重庆妹儿与抹香鲸“一家三口”同游一分钟:别人说不可能,我却成了“天花板”-华龙网

重庆妹儿与抹香鲸“一家三口”同游一分钟:别人说不可能,我却成了“天花板”

2024-05-22 07:57:38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听新闻

女孩不佩戴任何辅助呼吸的装备,自由潜入海,追到闲游的“深海巨物”抹香鲸“一家三口”,并与“一家三口”同游一分钟。蔚蓝色海洋里,人类与鲸鱼同频前行,留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重庆妹儿与抹香鲸“一家三口”同游一分钟:别人说不可能,我却成了“天花板”
▲谢滨竹说自己对装备没有过高要求,手上抱着的是她唯一的一对自由潜脚蹼。记者 张质 摄

追寻儿时向往过的奇迹——与鲸同游,重庆妹儿谢滨竹苦练潜水多年,勇敢入海。追鲸时,放弃提供动力的脚蹼,憋气遨游,别人说不可能,她却做到了“天花板级”。

潜水憋气,与鲸鱼一家同游一分钟

“追到鲸鱼以后,能同游20秒,就非常厉害了!”

“那我游个一分钟,你看一下。”

近期,在社交平台,谢滨竹分享了与跟拍摄影师邹文珑的对话,自信的底气来自出海奇遇。

配发的视频中,蔚蓝色大海里,她与三只抹香鲸同游一分钟。画面空灵唯美,让人称奇。过程中,抹香鲸宝宝还凑到它妈妈的身上吃奶。人与海洋生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这一过程,也被跟拍摄影师记录了下来,在互联网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重庆妹儿与抹香鲸“一家三口”同游一分钟:别人说不可能,我却成了“天花板”
▲谢滨竹无(脚)蹼自由潜与抹香鲸同框。受访者供图

谢滨竹是重庆人,今年30岁。近日,在九龙坡区杨家坪,记者见到了她。

“我是此次旅游团里最幸运的人。”谢滨竹介绍,自己是一名上班族,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趁着“五一”假期,朋友们相约去毛里求斯旅游,重头就是看鲸鱼,“对于我们学潜水的人来说,追鲸,是终极梦想。于我而言,也想圆儿时的梦,小时候纪录片里看到鲸鱼,就非常向往,能够和它们同游。”

鲸鱼是深海动物,并不轻易出现在海面,当它们跃出海面换气时,会短暂停留,人们借此“一睹芳容”。鲸鱼出现,人们惊呼同时,热爱潜水的人会追随它们潜入海里,同游一段。这,就是谢滨竹所说的追鲸。

“我们去的第一天,就看到了20多只鲸鱼,我潜入海里4次,每次都邂逅鲸鱼,非常幸运。”谢滨竹说,第4次潜入海里时,她遇到了抹香鲸“一家三口”,憋着气,与它们同游了一分钟。

无蹼追鲸,一次摸到两个“天花板”

回忆此次奇遇,谢滨竹感慨万千:“简直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谢滨竹告诉记者,潜入海里,能见度非常高,自己一下就见到了抹香鲸“一家三口”。“它们原本应该游得非常快,就是最小的抹香鲸宝宝,它的尾巴轻轻甩一下,就能前行20米。”她表示,如果抹香鲸排斥人类,会很快“逃离”,机动船都追不上,“我第一次下水遇到的抹香鲸就迅速逃离,当时我还非常沮丧,觉得怎么也追不上。”

重庆妹儿与抹香鲸“一家三口”同游一分钟:别人说不可能,我却成了“天花板”
▲谢滨竹与抹香鲸“一家三口”同游。受访者供图

可这次遇上的抹香鲸“一家三口”,游得非常悠闲。“慢悠悠的,像是在专门等我。遇到母子鲸也很难得,因为抹香鲸妈妈4年至6年才生一胎,繁殖能力很弱,而我有幸遇上它们,可以说是天时地利。”谢滨竹介绍,所谓“人和”,并不是等到准备充分才下水,而是伺机而动,考验的是自己的潜水技能,借助下潜、上升、游走,去慢慢靠近鲸鱼,最关键的是,不能佩戴任何辅助呼吸的装备,因为负重之后会游得更慢,只有自由潜,才有追上鲸鱼的可能。

“同游的一分钟,我是闭气的,难得的是,跟拍的摄影师捕捉到了这一珍贵画面。”谢滨竹总结,自己与摄影师是相互成就。

更多的画面还记录了谢滨竹无蹼追鲸的过程。自由潜时,她放弃了为游泳、潜水提供强大的前进动力的脚蹼,仅佩戴了潜水面镜。这又给追鲸增加了难度。

“无蹼,是自由潜的天花板;追鲸,是潜水员的梦想天花板。”谢滨竹笑着说,“我一下子触摸到了两个'天花板'。”

有备而来,突破更多的不可能

没有捷径,触及“天花板”的背后,是大量刻苦的训练。

谢滨竹透露,自己是有备而来,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为此,4年前,自己就报名参加了潜水训练,先后通过了国际自由潜水发展协会(英文简称“AIDA”)的三次课程考试,一路升级,最终获得AIDA三星自由潜水员证书。

记者查询发现,AIDA三星自由潜考核标准为:动态有蹼潜水55米,静态闭气3分钟,二氧化碳耐受训练,15米救援潜水,深度考核24-30米,单脚蹼上升15米,无面镜上升15米,水面拖带50米。

“确定去毛里求斯前的一个月,一有时间,我就泡在训练馆里。”谢滨竹介绍,主要练习无蹼自由潜,“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认为无蹼不可能追得上鲸鱼。”

重庆妹儿与抹香鲸“一家三口”同游一分钟:别人说不可能,我却成了“天花板”
▲谢滨竹称喜欢挑战并愿意全力以赴。记者 张质 摄

“第一波学生训练完走了,谢滨竹在;第二波又走了,她还在。”谢滨竹的教练罗伟岑告诉记者,谢滨竹并不算有天赋的学员,更多的是刻苦的训练。比如,一些同学几天就做到了耳压平衡,但谢滨竹花了几个月。“许多人接触潜水,都是体验,她是真正当做一种技能来完成,并考取了证书。”罗伟岑介绍,他教过的学员中,考取AIDA三星自由潜水员证书的非常少。而无蹼追鲸,也被许多人认为是非常困难的事。

“对我来说,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谢滨竹解释。

她想告诉更多人,再忙也要抽出时间走出去运动,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让自己突破更多的不可能。“面对大海和鲸鱼,我想说,这些大场面我都见过了,还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呢?”她总结自己说。

责任编辑: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