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实现幼有优育 办人民满意学前教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重庆市江津区坚持““幼有优育”工作思路,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健全保障机制,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聚焦“需求”导向,在扩容增效上全面发力
江津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公办园增量发展,将增加优质教育供给纳入区级重点民生实事,2023年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60个,目前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6.4%。一是持续扩大普惠性学位供给,严格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等相关政策,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47所,无偿移交教委为公办幼儿园7所,即将无偿移交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有16所。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和监管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学前教育服务。二是实行“优质园+”办园模式,建立集团化办园机制和优质园对薄弱园、农村园、民办园的结对帮扶机制,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三是实施“村村办园”工程,自2018年起,通过新建、回购、回收、剥离等方式,增加了51个行政村的幼儿园,保证村村有幼儿园,让农村的孩子上“家门口”的幼儿园。
聚焦“引领”导向,在建强师资上精准发力
江津区发挥三个空间优势,发挥多元主体协同效应,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培育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的师资队伍。一是打通管理空间,建设村、学区、片区、区“三区一村”的层级管理机制,发挥每个层级的管理优势,将管理落实到村上。二是拓宽培训空间,形成以城区示范园为引领、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民办园和村办幼儿园为同盟的培训机制,依托“四定一单”培训(一单为订单,即学员根据需求下订单;四定为帮扶的周期和培训形式,周——定点支教,月——定员骨干研修,期——定班来园见习,年——定向重点帮扶),建设从新秀—骨干—名师的成长梯队。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基地和常态化教研和培训项目延伸至乡村幼儿园。三是重构评价空间,举办青年教师赛课、课堂教学评估、基本功大赛等,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区域层面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师德与学习力、课程设计与实施力、课题的研究力和专业与发展潜力的“四力”考核评价机制,有序培养人才、切实提升技能、锻造优秀园丁。
得益于有效的师资培育,我区的学前教育师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区有重庆市英才名家·名师1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0人,重庆市骨干教师26人,重庆市特级教师3人,重庆市学科名师2人。
聚焦“成果”导向,在保教质量上重点发力
江津区依托“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抓住课程建设这个幼儿园质量提升的牛鼻子,提升全区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同时用好评估指挥棒,以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驱动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好课程建设“牛鼻子”,基于城乡幼儿的生活场域和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本土化、游戏化二线并行,开发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历史人文、地方民俗和生产技术等课程资源,将有价值的地域特色资源融入教育内容,开发自然资源中的游戏材料,形成了乡土课程、工业园区课程、本土文化课程,百花齐放的园本课程样态,提升了全区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二是用好评价指挥棒,建立健全立体化质量评估与提升推进机制,组建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区域合作、部门联动、园际互动的评估共同体,围绕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关键要素,完善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融科学诊断、行动指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动态反馈、轨迹呈现为一体,推动行政与教科研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评估与教研相结合,实现教育评估与质量提升、幼儿发展、课程改进、教师成长一体化建设。
随着整体质量的提升,江津区学前教育的美誉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江津区承办了全国第二届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全国阳光儿童项目培训及总结会;承接6次重庆市开放活动现场;接待全国同行参观20000余人次;组织市内外送教活动100余次。2次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8次获得重庆市赛课、基本功大赛、教玩具竞赛等业务竞赛一等奖;20余名国培讲师在市内外讲学;在《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导读》等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专著4本; 未来,江津区将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建构相互联系、协同支撑的学前教育提质路径,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