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三提”破“三难”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江北区近年来着力深化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直面公办园少、普惠率低等历史欠账问题,聚焦“提量”“提标”“提质”,出台配套政策30余项,有效破解了“入公办园难”“入普惠园难”“入优质园难”,有力推动区域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改革经验成果在全市全国推广,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被市政府给予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通报。
提量——“四个一批”破解“入公办园难”
通过“四个一批”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强化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方向的主渠道作用,公办幼儿园增至88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8%。
(一)移交一批动真格。对2017年以后新建开发小区配套幼儿园,要求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教委举办为公办园;对28所新建、已建、已投用的国资场地配套幼儿园,无偿移交举办为公办园。
(二)回购一批有力度。对2017年以前未约定无偿移交的配套幼儿园,根据幼儿园专项布点规划以及实际需求,按土地和建设成本评估回购18所举办为公办园。
(三)回收一批讲方法。坚持“情、理、法三结合”原则,综合考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原民办园所作贡献、平稳过渡原则,成立以党政部门、街镇社区、法律团队为主体的回收攻坚队,运用“法律指导—政策宣讲—恳谈协商—资产评估—签署协议”五步工作法,回收民办幼儿园46所,啃下了回收“硬骨头”,发展了公办“生力军”。
(四)改扩建一批增效益。盘活用好中小学富余校舍资源,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改扩建,举办附属幼儿园14所,有效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
提标——“四类补助”破解“入普惠园难”
江北区以问题为导向,采取“试点先行”,坚持“一园一策”,实施干货多、标准高、针对性强的补助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民办园转普,普惠覆盖率超过90%。
(一)补运行成本,促中等收费幼儿园转普。由财政补助运行成本并适时提标,引导34所中等收费民办幼儿园转普。生均公用经费补助从400元/生/年,经三次调整,提高到一、二、三级园分别为1500、1300、1100元/生/年。教职工社保补助由60%提高到85%,体检补助由80元/人/年提高为全额补助。全覆盖提供“免费奶”,孤、残、低保家庭幼儿全免费入园。保安工资补助标准翻番,每年安保补助超1000余万元。
(二)补资金缺口,助高收费幼儿园转普。在补运行成本基础上,采取“政府补一点,举办者让一点,收费降一点”的方式,通过按评估标准全额补助场地租金、一、二、三级幼儿园分别5、4、3万元/班的过渡资金,弥补办园资金缺口,引导30所高收费民办幼儿园转普。每年平均投入超过3000万元,家庭减少保教费支出约5000万元,大大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2020年以来累计受益幼儿约2.8万人次。
(三)补硬件设施,扶薄弱幼儿园转普。针对一批办园条件差、办园等级在三级及以下的“低质低价”薄弱园,设立“办园条件改善奖”,由区财政和举办者以3:7的比例共同分担办园条件改善资金,精准扶持15所薄弱幼儿园食堂提档、消防改造、环境优化,升级达标为普惠园。
(四)补专项奖励,保幼儿园降费不降质。健全以奖代补机制,每年安排学前教育财政经费的2-5%,围绕“好园”要素设立督导考核奖、上档升级奖、优质办园奖以及教师培训等专项奖补,激励普惠幼儿园坚持优质发展,示范园和一级园达146所,优质资源覆盖率超过90%。
提质——“四项机制”破解“入优质园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江北区构建“四项机制”,持续推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办园行为协同化监管机制。建立政府领导,教委牵头、部门协作、街镇参与的行政协同管理机制,对幼儿园开展多维管控。购买管理服务,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幼儿园财务、安全等进行审计评价,结果运用于年检、等级评定等事项。以街镇为单位遴选一批社会监督员,通过暗访、座谈、巡查、问卷等发现不足,收集建议,适时纠偏纠差。遴选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民办教育专家,聘任政府兼职督学,实施挂牌督导。实施一月一片区集体视导。
(二)优质资源集团化生长机制。江北区为推进区域幼教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5+1”优质公办学前教育集团做大、做优、做强,构建“名园+新办园”“名园+薄弱园”“名园+边远园”“名园+普惠园”等优质公办园“N²”生长机制,坚持专业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逐步推动全区形成以点带面带片区的区域整体协同优质发展局面,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幼儿园越来越多。
(三)教师队伍系统化建设机制。打破编制壁垒,跨行业、跨领域调剂编制优先满足学前教育发展,在编数量增加162%,师生比从1:8.2提高到1:6.3。构建“5+5+5”培训体系,5年累计培训教师约15000人次,兑现学历提升奖40余万元,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98%、本科及以上学历达42%以上。建立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实施标准为在园服务2年、5年、10年及以上的教师分别2000、3000、4000元/人/年的教师园龄补助,教师流失率从37.7%降至8.6%。
(三)幼小衔接联合教研长效机制。作为重庆市首批幼小衔接实验区,我区在试点阶段构建起“一体三核六翼”的研究推进机制。23个试点校园、6个项目组在幼小衔接管理、联动教研、家校社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多次在市级会议上交流发言,承办了以“倾听儿童 多向衔接 相伴成长”为主题的成渝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暨科学幼小衔接交流会。印发《关于做好全面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通知》,全区小学和幼儿园“结对”开展幼小衔接常态化联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