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普及普惠 融合发展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
永川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普及普惠、融合发展思路,聚焦“入园难入园贵、办学行为不规范、保教质量不高、融合发展不优”等真问题,按一年夯基础、两年提内涵、三年铸品牌的时间线,全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
聚焦“入园难、入园贵”,保障每个孩子幼有优育
一是高位推动。教育领导小组升格为书记、区长双组长制后,近3年政府专题研究学前教育发展32次,并将幼儿园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区人大将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20年来唯一的议案依法监督落实。二是科学规划。建立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儿童数据库和分布图,优化《永川区幼儿园园点布局规划》,重构资源供给保障机制,确保每个镇街有1—3所高质量公办园,积极引导优质园转普104 所,截至2024年全区毛入园率达98.5%,普惠率达 98.1%,每个孩子都有普惠学位。三是高效协同。联合区规资局、住建委印发《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用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联合区财政局实现5所幼儿园的无偿移交、回购,联合区发展委核定收费标准,联合文理学院推进公办园建设。四是加大投入。近3年投入资金1.3亿元,新建、挖潜扩容公办幼儿园12 所,新增公办学位3030个,目前公办占比超过市级A类考核水平,实施“一园一景”美化工程,永川的幼儿园俨然就是当地最美的风景线。
聚焦“办园行为不规范”,综合施策实现长效治理
一是半日观察强考核。出台《永川区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指导意见》,修订《年检暨督导考核指标体系》,开展以半日活动观察为主的过程性督导考核。二是资金监管化风险。开展民办园保教资金银行监管行动,化解卷款跑路、拖欠工资等风险,目前全区民办园实现100%覆盖。三是日常安全严管理。优化重构11个学区,联合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开展全覆盖巡查,建立“一园一策”安全台帐和责任到人、时限到天执法整改机制。四是三个标准强保障。拟定人员配备及工资标准、一日保教常规标准、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开展“三化行动”(员工管理精细化、过程管理制度化、经费使用透明化),规范办园行为。五是亮牌管理促整改。对照《指导意见》和督评结果,将全区民办园划分优秀、合格、不合格,分别亮绿牌、黄牌、红牌,并对亮黄牌和红牌事项、数量进行公示,建立销号清单落实专人闭环整改。
聚焦“保教质量不高”,四维创新回归育人本真
一是构建“1248”新机制。围绕“一个核心团队、两大幼教集团、四个学段、八大教研片区”,启动“公办+民办”,“名园+弱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建立“1名园长+1名幼教博士+1个科研共同体”育人团队,通过“百名博士进校园”等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互促共进。二是培育“三自教育”新理念。开展“自主游戏”,开发情境源于自然、游戏回归自在、成长遵循自主的“三自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印发《永川幼教》《娃之乐》《行与悟》《家与园》等系列刊物3000余册;汇编幼小衔接视频集、案例集10余个,“三自教育”引领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与实践,被《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媒体多次报道。三是拓展育人新路径。探寻“六个一程”的育人路径,形成了行政积极出手推一程、教研用情引一程、幼儿园全力托手送一程、小学主动勾手接一程、家长用心陪一程、社会通力助一程的全方位的育人路径。四是搭建成长新范式。实施基于“四期七格”教师专业成长范式,创新构建教师分层分类、精准教研、进阶成长标准和量化考核指标。开展“三教融保”师资改革,抓住幼儿活动中的每个教育契机,真正实现保教融合。
聚焦“融合发展不优”,多维联动共建良好生态
一是开展学术联盟共建。依托7所在永本科院校,成立“高校+幼儿园”联盟,成立集学术研究、智库建设、社会服务三维一体的发展共同体,推进“学研教一体”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二是开展宣教活动共促。联合区委宣传部,征集优秀育人案例、经典游戏视频,通过公众号、融媒体中心向全社会展示“三自教育”办园成果。联合区妇联等协同单位,搭建“一会一节一赛”平台(学前教育大会、儿童节展示、棠城杯教师基本功大赛),每年出台学前教育10场主题报告清单,开展100场大中小幼思政课进校园活动、“万户家庭亲子诵读”等活动,传承弘扬传统美德,涵养优良学风。三是开展家园社共育。成立“共育堂”社区家长学校,凝聚全区高校资源、各个行业和家庭教育的“精英”力量,锚定五育并举,首创“五色教育”校家社协同育人新课程(即:“红色思政、蓝色生命、绿色品格、橙色智慧、金色劳动”五类教育课程),发布育幼知识家长课程课堂300余节,《“共育堂”为家长送育儿妙招》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