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多措并举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近年来,渝北区大力推进公办园建设,积极扶持普惠民办园稳定发展,初步形成了“普惠为主、等级科学、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资源体系,学前教育“双普”事业取得较大发展。
建机制、重保障,全面统筹促发展
一是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15个相关部门、单位为固定成员,统筹组织、协调全区工作。成立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在区教委,主要负责具体推进创建相关事务。二是制定文件规范促进发展。先后印发《关于渝北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渝北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的通知》《重庆市渝北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实施方案》《关于调整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及增设延时保育费项目的通知》等文件,每年召开全区专门会议,通报情况,部署工作,动态督办。三是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我区始终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足额保障,平均每年投入近5亿元单独保障学前教育发展,公办园临聘教师按每人每年6万元纳入财政预算,落实普惠性民办园补助,增设民办非普惠转普惠幼儿园每班3-5万开园补助及每年4.8-7.2万运营补助。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
优布局、增供给,盘活资源扩数量
一是增加幼儿园布局总量。在2016年编制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校点布局规划,规划了幼儿园328所,共2490个教学班,按标准班额计算可容纳幼儿7.47万人。在编制渝北区2018—2020年学校建设计划中,幼儿园新建及装饰装修43所,估算总投资3.33亿元,新增教学班468个,可满足1.4万名适龄儿童入学。二是大力推进幼儿园建设。积极协调市级平台公司,将14所已建成的公租房、安置房配套幼儿园移交举办公办幼儿园,新增办学规模156个教学班,新增学位4680个;协调保税港公司和悦来集团,推进32所幼儿园建设;督促地产公司加快4所配套幼儿园建设进度;启动旧城改造中新增幼儿园用地的前期方案论证工作。三是多渠道筹设公办幼儿园。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重要契机,采取新建、改扩建、恢复小学附属园、回收国有资产办园、回购等多种方式开办公办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期间,依托城市学校开办附属幼儿园19所,新增教学班级69个,新增学位2070个;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国有资产办园1所,新增教学班30个,新增学位930个;利用闲置国有资产举办公办幼儿园12所,新增教学班级92个,新增学位2800个;回收国有资产举办公办幼儿园4所;回购1所幼儿园,增加700个公办园学位;严格执行《重庆市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规划利用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新增出让用地规划配套幼儿园,按照“三同步”原则实施建设,并及时移交举办公办幼儿园。四是扎实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及回头看。全区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治理完成率100%。其中,已移交使用权举办为公办幼儿园16所,已转普惠或新审批为普惠幼儿园55所,按规定建成后无偿移交11所,由开发企业建成后举办普惠园42所,在原规划幼儿园旁新增公办幼儿园进行置换22所,在老城区规划的26所幼儿园已全部纳入旧城改造计划。
抓规范、提质量,优质发展惠民生
一是严格执行办园标准,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严格实施幼儿园年检、等级动态核定、信息公示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对年检基本合格、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二是联合相关部门督导幼儿园收费工作,主要通过加强内审、不定期到幼儿园进行检查财务、利用财政支付平台进行监控等方式,不断加强普惠园财务工作动态监管和核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检考核。坚决抑制过高收费。三是加强对幼儿园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管和服务,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食品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周边环境整治等日常监管,稳步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四是提升办园品质。构建五大学区联片教研网络,建立薄弱园帮扶机制,组建示范园、一级园为龙头的幼教集团和研究团队,不断深化幼儿园改革,推动幼小科学衔接,通过城乡结对、优质带动、公办辐射等方式实现区域整体联动和业务指导全覆盖。
通过以上举措,渝北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公办在园幼儿园占比稳步增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88%提升到100%,普惠率从43.47%提升到90%。进一步健全了布局合理、覆盖城乡、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