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华龙网讯 重庆市各大医疗单位院前急救水平如何?今天(5月24日)上午,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总工会联合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承办的重庆市第二届院前急救大比武在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拉开帷幕。现场,来自重庆市41个区县、14家市级医院和2家民营医院的57支院前急救队伍齐聚一堂,围绕院前急救患者现场评估、伤病员转运和气道管理等核心技能比拼最强“急救力”。
快、稳、到位!院前急救“战场”细节见功力
“您好,醒醒,能听到我说话吗?”“患者无外伤、无活动性出血”“担架准备,1、2、3、4,起”……5月24日上午,在一声声紧张急促的急救诊疗声中,来自重庆市各大医疗单位的57支院前急救队伍齐聚一堂,现场竞技“比武”。在13分钟的比赛时间里,由医师、护士以及担架员组成的各支院前急救队伍依次完成了患者评估、担架操作、心电监护、留置针输液、气道管理等比赛项目,专业有序的操作也赢得了现场裁判和围观群众的连连点赞。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抢救患者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此次大比武比赛项目设置上我们也强调真实性、全面性和细节把控。比赛真实再现了院前急救现场处置和伤病员转运场景,在急救技能评估中更加重视细节操作等,而且这次比赛我们也是‘开卷考试’,所有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在赛前都一目了然,就是希望以赛促训,让大家在真实场景模拟中发现问题 、补齐短板、磨砺技术、提升能力!”说起此次比赛项目设置,重医附二院急救部主任王晓龙解释道。
一直以来,重医附二院始终高度重视院前急救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医附二院正式组建急救部,也是国内最早成立急诊专科的医院之一。经过 40 余年的发展,如今重医附二院急救部已建成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重点专业基地、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委会全国主委单位、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形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及急诊病房“三位一体”的现代急救医学模式,探索出了急诊内、外科和急诊危重症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医、教、研 能力位居西南地区前列。
“此次大比武是一次锤炼院前急救队伍,强化院前急救技能,培养储备人才的难得机会。我们也会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现代化,不断提升患者急救体验,为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新贡献!”对此,重医附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何大维在致辞中表示。
全国规模最大!重庆市院前急救事业硕果累累
为什么要组织此次大规模院前急救“大比武”?在重庆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市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韩瑞碧看来,这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也是为广大医护职工搭建提素建功平台的一项具体举措:“希望立足大比武活动,引导广大医护职工在积极投身全市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院前急救职工队伍,不断促进院前急救业务的改进和人才机制的完善,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据悉,院前急救作为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急救、重大活动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重庆市已形成由1个市级“120”调度指挥中心,31个区县级调度指挥中心,200余名调度指挥人员组成的两级调度指挥体系;由1000余家院前急救网络医疗机构,1700余辆“120”救护车,3800余名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组成的三级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省域一体化“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实现横向到边,覆盖所有区县;纵向到底,连通市、区县、乡镇三级。在全市范围内,一套统筹城乡、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管理统一的院前急救体系已基本建成,用忠诚、勇敢、担当谱写着新时代院前急救人的奋斗新画卷。
“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将以持续深化院前急救能力提升行动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卫生健康事业的新使命,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制度建设、网络建设、队伍建设、系统建设和质量建设等5大建设,不断提升电子病历评分、急危重症现场监护率、3分钟出车率、平均反应时间等核心指标,充分发挥重庆院前急救事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深化院前急救分类分级服务改革,扎实推动院前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好、服务好、保障好新重庆的新发展格局,为重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说起下一步重庆市院前急救工作,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杨荣刚表示。
(文/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