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韩国市长请求中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今年有哪些旅外大熊猫新亮相?

羊城晚报•羊城派

2024-06-03 16:19:06

听新闻

5月31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访问大邱广域市会见洪准杓市长。据韩媒报道,洪准杓当天表示,希望中方能向将于2027年完工的“大邱大公园”赠送一对大熊猫,大邱市民也热切期盼能“请来”中国国宝大熊猫。

韩国市长请求中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今年有哪些旅外大熊猫新亮相?
大熊猫“福宝”。图/央视新闻

4月初,旅韩大熊猫“福宝”归国,随即而来的还有一波韩国游客跟团赴华看大熊猫的热潮。有韩国旅行社首次推出了近距离观看熊猫的中国四川省旅游产品,“熊猫游”套餐上线一个月有800名顾客预约,与其他中国旅游产品相比,一个月内销量增长了200%。

旅外大熊猫就是有如此的魅力,在异国他乡之时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无尽欢乐。作为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瑰宝,“圆滚滚”们在外交舞台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起到积极作用,充分展现了我国宽厚仁爱、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与平衡有序、纯粹本真的处世之道。

今年,我国开展了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与多家动物园的合作持续更新中。今年有哪些旅外大熊猫在国外新亮相?又有哪些今年即将回国?派派君带大家一起来看。

在国外出生,今年与游客见面的“滚滚”有哪些?

1月4日 旅韩大熊猫“睿宝”和“辉宝”

2023年出生的旅韩双胞胎大熊猫宝宝“睿宝”和“辉宝”于1月4日在韩国爱宝乐园正式与公众见面。爱宝乐园熊猫馆1月3日举办了媒体日活动,让这对双胞胎姐妹通过媒体率先与公众见面。
 

韩国市长请求中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今年有哪些旅外大熊猫新亮相?
大熊猫“睿宝”和“辉宝”。图/央视新闻

出生时体重分别只有180克与140克的“睿宝”和“辉宝”,与公众见面前体重都已经超过11公斤,它们自出生以来一直健康地成长,最近已经可以跟着妈妈四处走,因此可以放到空间更大的外场同公众见面。

3月8日 旅俄大熊猫“喀秋莎”

2023年8月出生的“喀秋莎”是在俄罗斯出生的首只大熊猫幼崽,它的名字来源于莫斯科市网络投票活动。而它的妈妈和爸爸——中国大熊猫“丁丁”和“如意”是在2019年4月抵达莫斯科的,会在莫斯科旅居15年。

3月8日,大熊猫“喀秋莎”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正式与游客见面。

韩国市长请求中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今年有哪些旅外大熊猫新亮相?
3月8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拍摄的大熊猫“喀秋莎”。图/新华社

已确认今年出国的“滚滚”有哪些?

大熊猫“金喜”“茱萸”已抵达西班牙

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金喜”(雄性,2020年9月1日出生)“茱萸”(雌性,2020年10月25日重阳节出生)已于4月29日启程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

韩国市长请求中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今年有哪些旅外大熊猫新亮相?
大熊猫“金喜”。图/央视新闻

为了给大熊猫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马德里动物园对熊猫场馆所有的设施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查和升级改造,中方专家也提前来到“金喜”和“茱萸”大洋彼岸的新家,对场馆优化改造进行验收。

当地时间5月30日,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熊猫馆举行开馆仪式,西班牙王太后索菲亚为大熊猫主题雕塑揭幕,大熊猫“金喜”和“茱萸”正式与公众见面。

大熊猫“宝力”“青宝”将赴美国

当地时间5月29日,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家动物园举行发布会,宣布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一对大熊猫“宝力”(雄性,2021年8月出生)和“青宝”(雌性,2021年9月出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赴美开启新一轮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

据悉,“宝力”为此前该动物园大熊猫“美香”和“添添”的后代,出生于中国。

大熊猫“云川”和“鑫宝”将赴美国

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云川”(雄性)、“鑫宝”(雌性)将前往美国圣迭戈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随行的还有经验丰富的饲养师和兽医。

美方正在对大熊猫场馆进行改造提升,为大熊猫创造更大、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韩国市长请求中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今年有哪些旅外大熊猫新亮相?
大熊猫“云川”。图/央视新闻
韩国市长请求中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今年有哪些旅外大熊猫新亮相?
大熊猫“鑫宝”。图/央视新闻

今年已回国的“滚滚”怎么样了?

按照大熊猫国际合作协议,在国外出生的大熊猫幼崽,一般两到四岁就会回到中国。今年回国的大熊猫里有几只是在国外出生的,在国外出生的大熊猫回国前后,还将面临三道难关的适应与挑战:

一是对新的环境、新的场馆和生活条件的适应。第二个是对的饲养管理团队,包括它的饲养员、其他的技术人员给它交流的适应。第三个就是对于新的环境里面食物、饲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适应。

1月回国的旅新大熊猫“叻叻”

新加坡首只本土出生的大熊猫“叻叻”在1月16日抵达成都,进入四川广安华蓥山大熊猫野外驯养基地进行隔离检疫。

结束隔离后,叻叻已在2月入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值得注意的是,3月19日,时任新加坡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还专程率团到访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探望了叻叻。

3月回国的旅西大熊猫“冰星”“花嘴巴”及其幼崽

大熊猫“冰星”“花嘴巴”及其3只幼崽“竹莉娜”“久久”“友友”于3月1日抵达成都,5只大熊猫总体状态良好,进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隔离检疫场进行隔离检疫。

5月,“冰星”“花嘴巴”已分别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云月馆、揽月馆居住。

4月回国的旅韩大熊猫“福宝”

4月3日,旅韩大熊猫“福宝”抵达成都,于5月4日结束隔离检疫,搬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繁育园,进一步适应环境。目前,“福宝”的适应生活平稳正常,状态良好,将于六月与公众见面。

值得注意的是,2月“福宝”还获得了韩国京畿道龙仁市颁发的特例荣誉市民证书。

今年哪些“滚滚”将回国?

旅比大熊猫“天宝”“宝弟”“宝妹”

当地时间2月20日,比利时天堂动物园宣布在该动物园出生的三只大熊猫“天宝”“宝弟”和“宝妹”将于2024年秋季被送回中国。

自相继出生以来,大熊猫“天宝”和大熊猫双胞胎“宝弟”“宝妹”深受当地民众喜爱。三只大熊猫返回中国将是天堂动物园与中国合作保护大熊猫的又一里程碑。

旅澳大熊猫“网网”和“福妮”

大熊猫“网网”和“福妮”于2009年11月“落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大量澳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据悉,“网网”和“福妮”的旅澳生活在2019年满十年后曾延期五年,将于今年期满。

旅外大熊猫的生活情况如何?

国际合作有什么成果?

1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2024年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回应“旅外大熊猫”的热点疑问。记者整理共有以下七个热点疑问:

一问:“旅外大熊猫”有多少?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二级巡视员张月表示,截至2023年年底,与我国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的还有日本、美国、奥地利、泰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马来西亚、韩国、荷兰、德国、印度尼西亚、芬兰、丹麦、俄罗斯、卡塔尔等18个国家、20个机构。旅居国外的大熊猫总数56只。

他同时表示,至今已成功繁育成活大熊猫幼仔41胎68仔。

截至6月3日,算上已经回国和旅外的大熊猫,现在旅居国外的大熊猫总数应该是51只。

二问:“旅外大熊猫”生活如何?

2023年以来,国家林草局组织相关单位对19个国家的23家境外合作机构开展实地检查评估,实现对所有旅外大熊猫生活状况评估的全覆盖。

张月透露,从检查评估情况看,各合作机构在场馆建设、饲养护理、疾病防治措施等方面总体符合要求。旅外大熊猫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个别健康欠佳的老年大熊猫也得到妥善诊治和良好照顾。

三问:外方合作机构需具备哪些条件?

关于“合作技术条件”,首先在国际合作管理制度中,对外方合作机构的能力和条件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此外,开展合作的动物园均为世界知名动物园或所在国一流动物园,在动物保育和研究方面具有极佳的公众声誉和技术能力。

外方合作机构还必须具备或承诺保障大熊猫饲养、繁育、科普展示、疾病防治、科学研究等所需场馆、食物来源、技术条件和人员力量。“只有满足相关要求的合作机构才能纳入合作范畴。”张月说。

张月表示,开展合作前,还会对外方技术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外方制定相关饲养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四问:如何保障“旅外大熊猫”健康?

在合作期间,中方会要求外方合作机构按中方技术标准和时间要求,及时提供大熊猫月度、半年度和年度的健康报告以及年度体检报告。

此外,中方每月组织专家研判大熊猫健康状况,定期开展项目进展交流和总结。中方每年派技术团组对旅外大熊猫进行实地检查评估。

张月表示,对公众关注、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大熊猫,中方技术团组长期驻守,协助做好大熊猫饲养护理和疾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旅外大熊猫健康安全。

五问:如何回应民众对“旅外大熊猫”的关切?

张月谈及“加大监管信息公开力度”。他表示,及时让公众了解大熊猫国际合作的进展以及旅外大熊猫的合作情况,并与合作机构共同努力,及时回应民众对旅外大熊猫的关切。

他同时谈及了“规范科研合作活动”,并表示,双方共同商议并签订科研合作计划,确定研究内容和项目细节,开展大熊猫繁殖育幼、疾病救治、疫病防控、保护遗传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重大风险操作前均须获得中方同意,双方共同参与科学研究,成果共享。

六问:合作研究取得哪些成果?

多年来,大熊猫国际合作伙伴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资源叠加和知识分享的优势,在大熊猫保护、繁育、疾病防治、放归自然等领域联合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发表了大量极具科研价值的论文和著作,促进了圈养大熊猫的健康水平和繁育能力显著提高,圈养种群结构不断优化,遗传多样性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培训达千余人次,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及业务骨干,在推进大熊猫保护的同时带动全球野生动植物保护整体水平的提高。

七问:大熊猫国际合作未来有何重点?

一是持续推进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建设,加快大熊猫割裂栖息地的修复与联通,加大野化放归力度,促进野生种群的重建、复壮,推进大熊猫保护高质量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圈养种群遗传管理,促进种群交流,保证圈养大熊猫的种群遗传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大熊猫遗传资源库,确保优质大熊猫遗传资源的可持续长期保存,为大熊猫增加一道永久保护屏障。强化大熊猫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保障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安全与健康。

三是进一步完善大熊猫国际合作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日常健康监测和实地检查评估,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旅外大熊猫管理保护工作,同相关国际合作伙伴继续加强大熊猫等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

(参考资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央视新闻、央视财经、封面新闻、新华社、国是直通车、观察者网等)

话题主持 | 记者 陈睿智

责任编辑:刘嘉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