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故事荟 | 寻味大足中敖镇 品“桑蚕饕餮”美食
2024-06-04 10:41:52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通讯员 魏子杭)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因地形犹如鳌鱼,无地震之灾,宋朝宁宗皇帝特赐地名“永安里鳌鱼场”。清朝早期易名“中鳌场”。后明清时移民迁徙,落户建房,渐成规模,构成了贸易繁荣的集散之地。中敖镇素有“中鳌场一条腔,桥这头是老场,桥那头是新场”和“中鳌场三里长,走了这么长,还有那么长”之说。
由于地处交通要塞,中敖镇自古经济繁荣、人文厚重,是来往商贾、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如今,从濑溪之源、上游之滨,到忠臣故里、火龙之乡,再到传统手工艺之乡,中敖镇匠心传承,一条火龙舞出了烟火人间,也用勤劳的双手孕育出了独特的美食文化。
桑叶叫花鸡 经典武侠美味引老饕
中敖镇地处濑溪河上游,水源充沛。当地村民自古便有栽桑养蚕的习惯。蚕娘们用灵巧的双手,将蚕桑文化代代相传,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桑树愈发茂盛,蚕茧愈发丰满。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依托悠久的蚕桑文化底蕴,中敖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路,将传统蚕桑产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挖掘蚕桑资源的潜力,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在全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近万亩,建有养殖大棚26个,形成了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带动9个村近万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社会和谐稳定,呈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中敖的田间地头,一片片翠绿的桑树宛如绿色的海洋,随风摇曳,生机勃勃。农民们精心照料着这些桑树,期待着它们能够茁壮成长,为蚕桑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同时,还引进了埂生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蚕桑产业的带动下,附近的村民逐渐发现蚕桑不仅能够致富,它们的桑叶、桑葚、蚕茧等产品还能加工成各种美食。
在武侠世界中,叫花鸡成为了出场频率最高的经典武侠美食。在中敖镇,当地通过食物与产业的结合,独创了桑叶叫花鸡。
当地养殖户们利用桑树“药食同源”的原理,在鸡饲料中加入适当比例的干桑叶粉,或是将鸡散养在桑树下,让鸡从小吃桑叶长大。将鸡养至200天以上,放血洗净后,加上柠檬、盐、香料等佐料腌制两个小时,再取嫩桑叶将其包裹,外敷黄泥,掷于炉火中,烧制一个小时。
待到黄泥干透,敲开食用,一股桑叶清香渗入鸡肉,汁水充盈、咸鲜无比。
桑叶中不仅富含各种动物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又能增强抗病免疫能力。因此,与同类产品相比,桑叶叫花鸡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胆固醇含量低,是一种高蛋白优质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中敖镇,养鸡和吃鸡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杀鸡庆祝,如今,桑叶叫花鸡更是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佳肴。此外,桑叶叫花鸡还是当地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的必备食品。
桑葚福袋 传统糕点牵手新国潮
逢年过节,人们总是喜欢用糕点来招待亲朋。在中敖镇,当地居民不仅在年节的时候舞龙、烧龙,还喜欢做福袋、吃福袋,图的就是喜庆、寓意好。福袋、福袋,“福”代表福气和福运,寓意着福气满满、福星高照、吉祥安泰;而“袋”则谐音“代”,有代代有福、福延后代之意。
福袋,分两个部分:“袋子”(外皮)和“宝藏”(内馅)。关于外皮,有些地方会用白菜叶来做,但是中敖人喜欢用桑叶。因为桑叶不仅有着独特的香味,还因为桑叶入馔在当地早已历史悠久。桑叶口感比较绵实、有嚼劲,用来包福袋还不容易散掉。
对内馅,中敖人更是别出心裁,将新鲜采摘的桑葚与佐料相拌,并没什么标准配置,但是力求食材多样,吃起来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摆在盘中的桑葚福袋,小巧又可爱。透过“袋子”,还能隐隐看到里面藏着的“宝藏”,丰富又饱满。
夹一个来尝尝,外皮香韧有嚼劲。大口咬破,外皮薄如蝉翼,内馅酸甜可口,寓意着丰收与幸福。轻轻咬开,桑葚的酸甜汁液在口中四溢,让人陶醉其中。
不仅如此,近年来,中敖镇在“桑”文章上下足了功夫,还开发出桑叶茶、桑葚酒等产品。
桑叶茶选用上等优质嫩芽,天然有机,无污染,无添加,经全手工精心筛选,采用科学及传统工艺相结合的烘炒方式,成就高品质的生态健康饮品,去除了桑叶中有机酸的苦味、涩味,以保证春秋茶的口味甘醇、茶汤清幽、清香宜人。桑葚酒名为“桑葚红”,选用优质新鲜桑果为原材料,采用现代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酿造工艺,经鲜榨、冷冻、浓缩、低温发酵和陈酿等工艺精心酿造而成。
蚕桑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中敖镇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更让农民们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如今的中敖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们生活富裕、安居乐业。这离不开蚕桑产业的繁荣发展。蚕桑产业已经成为了一张亮丽的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镇里,桑蚕宴不仅仅是一场美食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洗礼。
责任编辑:张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