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满一年 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2024-06-05 19:36:55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这场重庆专场发布会上提到,重庆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科教人才资源比较丰富,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着重在“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这两个关键点上做好文章。
自去年以来,重庆谋划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今年,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又提出,重庆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制造重镇,目前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取得哪些成效?接下来又将如何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重庆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 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扎实。市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提出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年来,重庆已建立起“专项方案+专班推进”机制,加快形成上下游协作、高中低端协同的融合集群发展格局,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正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汽车产量超过2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全球每生产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是“重庆造”。
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领域发展迅速,去年增加值分别增长15%、11.2%;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12.3%;三大支柱产业中,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分别增长5.2%、3.3%,软件信息服务业务收入增长12.8%;6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长面达66.7%;12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中11个正增长,前沿新材料、卫星互联网等6个未来产业集群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加速集聚。
得益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加速构建,今年1-4月,重庆工业经济运行也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同比(下同)增长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列全国第6位;工业投资增长15.8%,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一年来,重庆聚焦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不断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签约制造业项目266个,新开工项目122个、同比增长31.18%。
在刚刚过去的第六届西洽会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一大批围绕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其中,3大主导产业项目62个、正式合同额1106.28亿元;签约3大支柱产业项目50个、正式合同额639.12亿元;签约6大特色优势产业项目24个、正式合同额394.7亿元,实现“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覆盖。
市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招商工作将继续聚焦新兴前沿、补短锻长两大重点方向,瞄准链长链主、中央企业、创新团队三类目标对象,扎实推进“4410”年度招商重点工作,力争全年签约100亿级项目30个、50亿级项目60个,到位资金增长8%。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
“当前,我们主要着力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市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已建立“专项方案+专班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机制,编制了标志性产业链发展全景图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形成了“作战图+作战方案+作战行动”体系化推进的工作格局。
比如,针对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重庆将重点推动产品更新换代,进一步向高端迈进,持续巩固优势;支持整车企业加强整车平台架构开发和新车型研发,提高智能驾驶系统前装比例,打造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牌与产品矩阵。
针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这类具备发展潜力的产业,重庆将前瞻布局三代半、第四代化合物半导体研发,推动硅光技术路线应用,打造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高地;提速MLED产业化进程,突破量子点发光材料、巨量转移等技术,抢占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制高点。
与此同时,重庆将做好选种育苗,“无中生有”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全面深化央地合作,积极争取战略性材料、集成电路、重要装备等领域更多重大生产力布局,在有效提升自身产业能级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在强化创新引领方面,重庆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资金链、人才链更加精准嵌入到创新链、产业链各环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如部署技术迭代升级应用场景,开发拓展更多的新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在场景中示范、验证、迭代,加速原始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技术应用;部署产品迭代升级闭环链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探索产业技术研究院多元发展模式,构建从科技研发到用户反馈的产品迭代升级闭环链条。
再如,提升产业链生成控制能力,持续优化“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产业生成生态,推动更多前沿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源源不断地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链源头控制能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中试验证、标准研制和产品开发,推进先进技术和产品向标准转化,主导和控制技术进步的方向和节奏。
此外,重庆还将推动制造业投融资多元化,探索构建中小型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更大力度、更大诚意、更实举措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把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对接到创新链、产业链各环节中。
华龙网记者 梁浩楠/文
责任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