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思录】自然、哲思与成长的交响——评钟代华的儿童诗集《跟太阳商量一下》
2024-06-06 17:24:04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作为儿童文学的瑰宝,儿童诗以其天真烂漫、充满想象的特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以说,它不仅是孩子们心灵的食粮,也是成人回味童真的窗口。2023年10月,钟代华的第12部诗集《跟太阳商量一下》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的第10部儿童诗集。诗集共收录了80首儿童诗,读后,笔者发现诗集与其所倡导的儿童诗创作理念相吻合:向小读者以及大朋友们传达“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意境、美的哲思、美的想象,乃至美的哲思”。此外,诗集精装出版,内页设计十分用心,每一首诗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孩子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随着插图在脑海中感受生动的画面,增强阅读体验。至于其儿童诗的内容主题,可谓丰富多彩。
自然:探童心世界
自然,是这本儿童诗集中一个重要的主题。钟代华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不仅展现了儿童对自然界的独特感知与赞美,同时也表现了儿童世界的纯真与美好。正如泰戈尔所言“孩子的眼睛里找得到天堂”。
孩子们天生对大自然怀揣敏感与好奇,他们观察树的生长,感受风的轻抚,聆听鸟的歌唱……他们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与其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映射。钟代华巧妙地将儿童的视角与大自然的景象相融合,创造出了充满生机和想象力的诗歌世界。“大山睡着了/枕着山泉的流淌/铺上满山的花香/星星爬上山顶/悠悠晃晃/挠着山头的痒痒”(《大山睡着了》)这是一幅孩子眼中的夜晚山峰图,大山沉睡、夜星挠痒,他们眼中的自然仿佛有着生命。又如《山泉山雀的家》:“山泉吹响集结号/一滴滴泉水/合奏出山谷里的交响乐”将山泉涌动的声音比喻为吹响的集结号,形象地描绘出山泉水滴汇聚的景象。钟代华的儿童诗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想象,仿佛与法国诗人儒贝尔的名言“想象是灵魂的眼睛”不谋而合,他通过“美的想象”,将大自然的景象与儿童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他的儿童诗,不仅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儿童心灵世界的深入探索和表达。
大自然的魅力远不止于其外在的美,更在于其深深触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在这片广袤无垠的自然天地里,儿童能寻找到源于大自然的情感与温度。在《怕》一诗中,钟代华通过“怕太阳滚下来把花儿烫伤”“怕月亮落下来把嫦娥摔伤”等细腻的笔触,让读者窥见儿童对自然神秘面貌的敬畏与好奇。同时,钟代华还刻画了儿童的天性——与自然亲近,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心灵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倾向于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关心和理解自然界的万物。如《树是站着睡觉的吗》:“树站了一天/跟云雾阳光一起玩了那么久/疲不疲劳”孩子们好奇树木是否也会感到疲惫,是否也会像自己一样需要休息。钟代华以问句的形式,不仅描绘了儿童的天真无邪,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细腻感知和细致关怀。这种对自然的体贴入微,正是儿童与大自然之间最真诚的情感纽带。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钟代华的儿童诗是用孩子们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感受自然,并以生动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有趣的自然画面,让孩子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温暖。而正是这些诗歌中情感的表达,能够将自然的美好融入孩子们的内心,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前行动力。
哲思:悟生命真谛
当儿童的话语体系跳脱出成人的语法规则时,往往更靠近哲学的世界。在这本诗集中,读者不仅能看到儿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能看到儿童与哲学的微妙对话。
钟代华敏锐地观察到了儿童对世界独特的哲学思考方式,正如加纳·莫尔·洛内在《哲思的幼童:如何与儿童讨论哲学问题》所言:“儿童能够对自己于其中出生的世界进行深刻而持久的反思,与其他领域相比,儿童的这种反思是最正确的。”与成人相比,儿童往往更加直接和纯粹地看待世界,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加自由和无拘无束。如《看与听》这首诗中,儿童在思考着:“眼睛和耳朵/难道在捉迷藏/看见的/来无踪/听到的/去无影”。虽然眼睛能追逐光影,耳朵能追寻声音,但这两者所感知的世界都有其局限性,都是看似存在却又难以捉摸的事物。虽然孩子们的头脑中尚未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却充满了哲学的意味。钟代华似乎明白这一点,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这正是哲学思考的重要过程。
随后,钟代华不断揣摩儿童的心灵,以诗歌为桥梁,引导他们继续发展这种初步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考过程。如《大和小》通过对比大山与小山、大河与小河、大树与小树的大小,启发孩子们思考事物的相对性和事物的价值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内在。“大河很宽/连着彩虹大桥/两岸之间/奔流着滚滚浪涛/小河很窄/弯弯月亮弯弯石桥/清清小溪/边唱歌边闪耀”诸如此段的描写性诗句,都让儿童在获得“美的语言”的熏陶下,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美的哲思”。在《最高》一诗中,钟代华亦是如此,通过对自然环境中的树尖、树下草地和小鸟的描写,启发儿童对事物的相对性的思考。小鸟落在草地上时,树尖当然“最高”,但当小鸟飞起来超过树尖时,小鸟转而处在“最高”的位置。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热切关注儿童的钟代华深谙此道,将哲思融入诗歌之中,并化为童趣的语言,以此引领着渴望探索未知、寻求知识的儿童走进充满哲理的世界。
金波先生在《儿童诗创作札记》中写道:“我希望儿童诗能在感情上给孩子们带来营养,使他们获得心灵的健美、思想的闪光,儿童诗应该能让孩子们从小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犹如雪花在不知不觉中融化于土地,变成绚丽的色彩。”他道出了儿童诗的教育功能,认为儿童诗不仅应该具有美感,更应在无形中传递着智慧与知识。这同时也契合了钟代华的儿童诗创作理念。在钟代华先生的《玻璃里的自己》中,他巧妙地借用了“玻璃”这一意象,让儿童在自我与镜像的对话中,探寻自我与世界的联系。“对着你的脸和嘴/亲过来亲过去/怎么就亲不到/玻璃里的自己”“玻璃”作为一种象征性的隔阂,阻止了“我”与“玻璃里的自己”的亲密接触。这种隔阂可能来源于对自我真实面目的模糊认知。虽然存在着“玻璃”的阻隔,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无法被割断的: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会受到周围世界的影响,同时个人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周围的世界。在钟代华的儿童诗的世界里,孩子们不断深化对自我与世界的理解,如同种子在土壤中悄然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美的哲思”的花朵。
成长:绘心灵轨迹
儿童文学学者谭旭东在《儿童文学的多维思考》中提到:“儿童成长除了需要成年人的帮助之外,他们也有自我成长的智慧。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要表现儿童成长这一主题。”可以看到,在《跟太阳商量一下》中,除了自然与哲思的主题,钟代华还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儿童在探索、体验与领悟中所经历的成长过程。
孩子们天生充满好奇,他们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我只是保持了我持续不断的好奇心。”在《挖》一诗中,钟代华将孩子们的好奇与热忱融入字里行间,他写孩子们在挖洞寻宝:“花园里/树林下/小路边/找块空地/放个桶/摆个篮/打洞/挖坑/蹲下身/睁大眼/小铁锄/小铁锹/一阵刨根问底/那个神秘的宝藏/会不会闪现”,在充满好奇的挖掘中,孩子们不仅寻找着宝藏,更在无形中挖掘着成长的真谛:或是学会了耐心与专注,又或是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哪怕最后的结果只有空空的洞,那份对未知的渴望与好奇,那份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持,都将成为他们心中强大的力量。这种对儿童成长中“美的情感”的挖掘,正是钟代华诗歌创作理论的生动体现。
当然,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体验。钟代华深入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捕捉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用质朴而生动的语言呈现出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如在《小演员化装》一诗中,钟代华描绘了孩子们为了完成角色而付出艰辛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多种多样的情绪:“一动不动/任大人涂抹/脸蛋/眉毛/鼻梁/一朵新花闪亮飘香/”是化妆过程中的专注和期待;“还没上场/心里已有点慌张”是准备上台前的紧张和激动……每一次的体验都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它们积累成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帮助他们逐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探索与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领悟到何为“成长”。“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道出了成长的真正含义,它不仅是生理上的发育,更是心理、情感和认知的全面发展。钟代华的儿童诗创作中,描绘了儿童成长的多种情境,以展现他们心灵的成长足迹。例如,《我长大了》一诗中,孩子渴望能像大人一样自由行动,驾车驰骋、攀爬树木:“什么时候/我能开来开去/什么时候/我能爬上爬下/是不是/我已真的长大”。这种渴望背后,是他们对成长的向往与追求。又如《界限》这首诗,钟代华通过对“界限”的多维度描写,引发读者对儿童教育中自由与限制的思考。他先是描述了母亲叮嘱中的界限,那是一种保护和规范的象征:“别再过去/那边危险/你的界限就在那里/别再上去/上边危险/你的界限就在那里”。接着,他又将视线转向自然现象,描绘出“界限”在自然界的模糊与多变:鸟儿自由飞翔,水与风形态各异,它们似乎没有固定的界限。最后,钟代华以孩子的疑问作结:“望来望去/走来走去/我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一疑问,既是对个人成长中自由与限制界限的探寻,也是对儿童教育中平衡两者关系的深刻反思。
钟代华说:“真诚地做孩子们的朋友, 走进并深入他们……我的儿童诗力求挖掘儿童的本真,力展原生态的蓬勃、鲜活、苦恼、忧伤。”阅读钟代华的儿童诗集,可以看到他对儿童世界的潜心探索和对儿童文学的真挚热爱。他的儿童诗创作,以自然为底色,以哲思为灵魂,以成长为主题,深入孩子们的世界。他以真诚为笔,描绘出儿童本真的生活状态,捕捉原生态的蓬勃生机与鲜活情感。在自然的画卷中,孩子们自由奔跑,感受生命的韵律;在哲思的指引下,他们思考世界的奥秘,探寻生命的意义;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经历苦恼与忧伤,却也收获坚韧与智慧。钟代华的儿童诗,不仅是儿童的诗歌,更是对自然、哲思与成长的深刻诠释。他的儿童诗穿越了年龄的界限,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份纯真、那份好奇、那份坚韧与那份智慧。
(作者 朱慈怀,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付冬生,男,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