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三十二中的二三事】特别报道⑧陈胜利:“乘风破浪”历千帆 归来仍是少年郎-华龙网

【我与三十二中的二三事】特别报道⑧陈胜利:“乘风破浪”历千帆 归来仍是少年郎

2024-06-07 14:16:46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点击图片进入总专栏

核心导读:

七十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或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师生而言,却弥足珍贵。

这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无数青春的记忆,每一片叶子、每一缕风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2024年,三十二中迎来建校七十周年。我们特别策划《我与三十二中的二三事》特别报道,通过32名校友真实而感人的自述,带你走进三十二中世界,感受那份深厚的师生情、同窗谊,以及那份对青春、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守。这些故事,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三十二中岁月画卷。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幅画卷,一同回顾那些年的欢笑与泪水、成长与蜕变,感受那份永不褪色的三十二中情怀。

image003
校友陈胜利近照。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讯(许义丽 实习生 刘颖)六十一载悠悠岁月,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心中那份永恒的牵挂与怀念。那同窗六年的青葱记忆,如同陈年佳酿,越回味越醇厚。母校的身影,穿越时空的长廊,始终在我心海深处轻轻摇曳。

记得校门之外,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悠悠流淌,溪上横跨着一座质朴的小木桥,它见证了我们无数欢声笑语;1958年的元旦之夜,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在寒风中炽热燃烧,我们的青春与梦想,在那跳跃的火焰中熠熠生辉;学校食堂里,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砵砵饭,简单却满载着家的味道,成为我们味蕾中最深的“乡愁”……

如今,每一次回双碑时,我的目光总不由自主地寻找那个熟悉而陌生的位置,寻觅一丝往昔的痕迹,看她是否还保留着记忆中的轮廓,感受着那份历经沧桑却依然温暖如初的情怀。

image005
学校最初的教学大楼。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image007
初中男同学毕业合影。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image009
同一年级2班初中毕业合影。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image011
同一年级1班高中毕业合影。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image013
同一年级2班高中毕业合影。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笔墨春秋 六载寒窗语文梦

1957年,作为嘉陵厂子弟的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跨入了三十二中大门。这所年轻的学校,迎来了她的第四届学子,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与她共同成长,共历风雨。

彼时的教育体系,语文课分为文学与汉语,它们像是知识的双桨,载着我们探索文字的海洋。班主任老师陈秀华,掌舵文学之舟;王华忠老师,则是汉语课上的灯塔,指引我们穿越拼音的迷雾。

直到初三,这两片海域才被合二为一,汇聚成“语文”的广阔天地,而陈秀华老师那启发式的教学,如同春风化雨,让原本枯燥的文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我们对语文的热爱。

那些年,我们沉浸在鲁迅先生的笔墨世界里,《孔乙己》的悲剧人生,《药》中的人血馒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趣盎然,《纪念刘和珍君》的悲壮与《呐喊》的觉醒……每一课都在陈老师的口中变得鲜活,仿佛一幕幕历史剧在眼前上演,那些文字不仅刻在了课本上,更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田。

记得有一次,陈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我的志愿》。面对这个简单而又沉重的话题,同学们大多羞涩,不敢轻易袒露心迹。是她,用那温柔却坚定的眼神,一步步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区,勇敢地站在讲台上,与大家分享心中的梦想。

我鼓足勇气,走上前去,声音颤抖却坚定地读出了我的志愿“汽车司机!”那一刻,紧张与激动并存,却不知,命运早已埋下伏笔,多年后的我,虽未手握方向盘驰骋于陆地,却在浩瀚的海洋中,作为船舶驾驶员,驾驭着另一番风浪,实现了儿时那简单而又纯粹的梦想。

时光荏苒,当我们踏入高三,迎接我们的是许天乙老师,他在语文作文领域的造诣更为深厚,他用更加严谨和细腻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最后一年的冲刺注入了“动能”。

正是在三十二中那六载寒窗的磨砺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笔尖倾诉心声,如何用文字记录生活,如何在字里行间编织梦想。这段岁月,充满温情,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也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image015
初中班主任陈秀华老师晚年照。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image017
初中同年级2班班主任古若琳老师六十岁生日聚会合影。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那段“歌咏岁月”的集体记忆

还记得,1958年的元旦前夕,校园的空气中弥漫着不寻常的喜悦。一场篝火晚会,在那片如今已是通往新教学大楼道路的土地上,燃起了师生们心中的火焰。那晚,星光与火光交相辉映,教师们的歌声在夜空中悠扬。随后,各年级学子轮番上阵,围着篝火,用歌舞编织了一场属于那个年代的青春盛宴。

枯木与松枝在冬夜中噼啪作响,火光映照下的每一张年轻面庞,都是红彤彤的,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幸福与激情。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一种难以言喻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1962年的春日,万物复苏之时,校园里也迎来了一场新的活力与激情——春季歌咏比赛在全校师生的期盼中拉开序幕。作为班级文艺委员的刘洪畴,以她独有的热情,号召全班同学投入到了《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排练中。

我则有幸拿起毛笔,将歌词一笔一划地抄录在三大张纸上,供同学们排练时使用,那墨香与歌声交织,成了那个春天最美的记忆。每天放学后的教室,成了我们歌声的海洋,每个人都全力以赴,那份对集体荣誉的渴望,凝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尤为难忘的是,一位刚从西南师范学院毕业,尚显青涩的高二语文老师,尽管姓名已记不清楚,但他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却历历在目。他参与我们的每一次排练,更是在合唱的编排上下足功夫,男女生的队形变换,二重唱的精准拿捏,无不凝聚了他的心血。最终,我们获得了亚军的好成绩!

那些年,学校的美育活动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在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教会了我们何为团结协作,何为追求卓越。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我们用歌声、用舞蹈、用彼此间的扶持与鼓励,共同编织了一段段难以忘怀的青春故事,那些美好的瞬间,如同时间的琥珀,永远闪耀在记忆的深处。

如今,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会涌动着一股暖流。那是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成长的故事,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愈发显得珍贵。毕业后,我们也总是相约回去看望老师,开展同学聚会,回到母校走走。每一次的重逢,都是对“回家”最真切的诠释。

image019
2021年2月,几位老同学相约一起去看望陈昭义老师和游发钧老师。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三十二中度过的六年,是最纯真质朴的时光,这份青春财富,深深刻画在心,成为一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记忆篇章。互联网搭建桥梁,让天南海北的我们重聚,回归了那个温暖的集体,这份源自三十二中的情缘,如同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成为永恒的情感印记,每当忆起,心头便泛起阵阵温馨。

同时,我们心怀感恩,向辛勤耕耘的母校与老师们致敬,是您们的不懈努力,铸就了我们,使我们有能力在社会大舞台上发光发热。三十二中,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骄傲与坐标,我们关注着您的每一步飞跃与成长。值此母校七十华诞之际,我满怀深情地祝福:愿您生日快乐,光辉永驻!向校长、老师、校友及学弟学妹们致以敬意,愿我们共同的家园三十二中,未来更加辉煌灿烂,荣耀满载!

人物档案:

陈胜利,1957年入读重庆32中初中,1963年毕业于32中高中并考⼊重庆河运学校学习船舶驾驶技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重庆长江轮船公司工作,1985年晋升为重庆至上海航线壹等壹级船长。二十世纪90年代初,被长航重庆对外技术服务公司外派到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分别开往香港航线的高速客轮上任职,直到退休。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