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烧一窑,炉火更纯青。
上午9时,细雨蒙蒙,荣昌安富街人声鼎沸,窑王祭祀大典鸣锣开场。
传统的舞龙舞狮,充满仪式感的民族舞蹈,将氛围拉满,而100余名匠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青年艺术家和网络达人集体行礼,“窑王”的出场则将活动推向高潮,如此庄重严肃,体现了荣昌陶瓷业者致敬传统和祈盼开窑好运的愿景。
窑王祭祀,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窑王祭祀大典。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转身出来,陶宝古街被挤得水泄不通,巡游表演开始了,踩旱船的妹子、挑酒坛的小二、抬轿子的轿夫、穿金甲的将士,与舞龙舞狮队伍,为游客奉献了一场沉浸式的节日巡游,古街两侧林立的,则是荣昌陶艺店铺,琳琅满目的作品,等着众人的品鉴。
沿街“开窑啰”的提示语,不断提醒访客,今天是荣昌陶开窑的日子。
华龙网记者走进开窑现场,里面早已客满。在大家的注目下,一座系着大红花的窑炉被缓缓打开,开窑小哥小心翼翼地卸掉砖头,爬进冷却的窑炉,将一件件作品取了出来。这一炉上千件陶艺作品,有荣昌不同工匠的作品,由于是“新鲜出炉”,每一件作品出窑,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大家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拍摄难得一见的“荣昌陶出炉记”。
荣昌陶开窑。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荣昌陶作为全国四大名陶,烧窑的炉火历经千年。
这里的陶以“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为特征,曾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各国政要,还大量出口到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年产量曾高达940万件。
安富是荣昌陶的主产地,荣昌区还发掘出了它的衍生价值——以陶为媒,走文旅融合之路,在保护提升陶文化的同时,同时吃上旅游饭。
截至目前,荣昌已有荣昌陶工作室100余家,陶产业从业者1万余人;以古街和陶瓷博物馆为依托,这里每年吸收游客300多万人次,拉动荣昌旅游业增收近3亿元。
荣昌区文旅委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荣昌制陶业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经过一代代匠人的传承、改进,荣昌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和风格,主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图案有田园风光、卷草纹、缠枝纹等,或工笔写实,或写意勾勒,充满了自然逸趣和人文气息。荣昌陶独特的工艺,与主打陶文化的古街互相成就,成为传承发展荣昌文化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