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累计灌溉面积已超4亿亩——水润田垄迎丰收
2024-06-10 06:30: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听新闻
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水利保障。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今年我国累计灌溉供水已达52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超4亿亩,为农作物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全国多地已开启“三夏”农忙模式。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表示,水利部门将继续抓实抓细农业生产水利保障各项措施落实,持续推进灌溉供水保障工作,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水利根基。
应灌尽灌
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确保春播及越冬作物时令灌溉需求,是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支撑。
“水利部门历来把春灌作为大事要事来抓。”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水利部积极指导各地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现有水库及渠系、山坪塘、蓄水池等“长藤结瓜”调蓄能力,有效利用雨洪、冰凌等非常规资源,多水源联合调度,储备充足的灌溉水源。今年1月底,全国8200多座重点水库蓄水达4900多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一成。
上半年,云南、四川等地降雨持续偏少,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得益于前期水库蓄水较好,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了有效保障。
“都是满负荷进水,春灌用水十分充足。”看着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沟渠里的清流源源不断地流向稻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供水管理科科长黄彬欣喜地说,“崇州市作为外江灌区的核心区域,我们提前准备了3.1亿立方米的用水,全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据了解,今年春灌以来,四川省各灌区根据当地气候和农作物生长情况,采取早引早蓄、错峰轮灌等方式,确保各地水稻灌溉用水。在都江堰毗河一期灌区,工作人员接续奋战,顺利引水2800万立方米,为48.65万亩灌溉面积提供春灌用水,保障24万亩水稻栽插;在武引灌区,当地提前开闸放水,加大供水力度,提前10天让灌区26万亩水田实现“满栽满插”。
水旱灾害是粮食丰收的大敌。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介绍,今年以来,水利部扎实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督促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区域排查整改防洪风险隐患和抗旱薄弱环节。同时,协调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1.74亿元支持云南、四川抗旱,指导云南滚动开展供需水平衡分析,制定供水保障方案,强化抗旱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加快引水、提水、调水等抗旱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目前,相关地区旱情已得到有效缓解。
精细调度
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安徽省茨淮新河两岸,万亩良田正迎来大丰收。
在今年春灌期间,为全力保障灌区蓄水保水,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通过蓄、引、提等措施,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和应急预案。汛前,在上游降雨量较多且水位较高时,及时调度上桥节制闸开闸,累计动闸72次,下泄水量1.58亿立方米,有效预防农田内涝;进入5月份,茨淮新河流域无有效降雨,结合汛前检查重载试机,适时调度上桥抽水站补水1800万立方米,为即将到来的首轮集中供水储备必要的水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今年以来,水利部门以多年灌溉历史数据和试验结果为基础,牢牢把握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两个关键,制定并及时优化调整灌溉计划,强化区域内水资源优化调度和配置,实现精准灌溉和科学灌溉。与往年相比,在推进精准灌溉、精细调度,提升灌溉水源保障能力的同时,农业节水工作也更加突出。
以水适种也是节水增效的重要措施。“今年各地依据水源条件、渠网工程布局和灌溉制度,优化调整春播作物种植结构、区域和面积,改变以往‘花花田’的种植方式,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陈明忠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推进60.42万亩小麦、310万亩玉米集中连片种植,有力提升了灌溉保障程度,发挥了综合生产效益。
5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我们将抓住《条例》颁布实施的大好时机,继续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工作,全面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推进农业用水权制度改革,按照灌溉用水定额来明晰用水权,实施总量控制。”朱程清说。
数字赋能
大中型灌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水利系统紧抓数字孪生建设机遇,将节水和数字孪生、智慧水利融合,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山东省位山灌区发挥数字孪生平台概化图管理功能,对各县(市、区)春灌引水起主要作用的13处大型节制闸、39处支渠闸全部实行远程控制、自动化监控启闭,不仅大幅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工程调控更为精准、水量调度更为及时;通过数据感知、模型计算、调度方案优选,湖北省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控制库区水位涨落精度由原来的0.3米到0.1米,使上游多蓄水100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灌区327.6万亩农田灌溉。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现在全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建成的泵站、机井、塘坝等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超2200多万处。耕地灌溉面积达10.55亿亩,在占全国55%的耕地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是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主力军”。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仍有一些灌区存在设施老化、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据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张世伟介绍,去年水利部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增发国债资金634亿元,支持1022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截至5月底,已开工909个,完成投资169.53亿元。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约5500多万亩,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当前,水利部正在推进大中型灌区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截至目前,49个先行先试的数字孪生灌区进展比较顺利,投资完成率超过四成。下一步,水利部门将进一步总结好、提炼好数字孪生灌区的建设经验,完善加大力度推进数字孪生灌区的建设,提升灌区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经济日报记者 吉蕾蕾)
责任编辑:杜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