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话”到“共议” 一张桌多方人议出黔江民生福祉-华龙网

从“对话”到“共议” 一张桌多方人议出黔江民生福祉

2024-06-13 07:00:0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记者 陈攀)在黔江区,一场将人大工作融入社会治理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区人大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群众围坐一桌,共商民生大计,共解民忧民盼。前不久,黔江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行“三方议事”工作机制会议召开,创新从机制层面推动基层民主活力,以更好地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全面实践。

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以来,黔江30个乡镇街道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点”搭建“三方议事”平台45个,开展议事活动161次,解决问题150件。

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急难愁盼。“三方议事”,已成为具有黔江辨识度的人大工作品牌,它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而这场基层治理变革,始于无数次探索。

一张桌多方人

畅通民意“最后一公里”

一张桌子,多方代表,大家围坐一起,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需求。

说起“三方议事”的创意,还得从黔江区城东街道官坝社区说起。

走进官坝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华龙网记者看到,整洁宽敞的“三方议事”厅整齐摆放着桌椅,大厅门外矗立着高约3米,直径2米的“收音壁”和“回音壁”。

“周围群众,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写到上面,我们接到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再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同题议事。”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王桂同时也是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城东街道工委主任,在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她有了一些思考。

人大代表活动站首个“三方议事”平台。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城东街道工委供图
人大代表活动站首个“三方议事”平台。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城东街道工委供图

将时间线回溯至1年前,状元府小区门前的一条长约300米的支路上,这条路被周边群众称作“三不管”地带。一遇见下雨天,污水从地底下涌上路面,坑洼不平的公路上,摆满私家车,来往此地,当地居民用“寸步难行”来形容。

王桂在办理群众诉求的过程中发现,之所以叫“三不管”,并不是没人管,而是涉及的部门多,仅依靠一个部门并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而这样的现象,不止状元府小区出现过。

“为什么不直接把涉及的部门组织起来,和群众代表一起坐下来共同讨论,打通听民意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5月,崭新的便民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人大代表活动站的首个“三方议事”平台就设在这里。

整修后的状元路。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城东街道工委供图
整修后的状元路。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城东街道工委供图

崭新的多功能桌上,专门为“代表”们留出缺口,首个议事内容,正是畅通状元府门前这条路,涉及到的交通、城管、公安、规资等多个职能部门代表和群众代表都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商议,将收集的意见写满笔记本。

会后不久,意见落地成方案,先是路面底下管网的畅通,随后是车行路面的打通,几个月的时间里,污水横流的问题解决了,乱停乱放的现象没有了,消防通道畅通了。

“三方议事”有了雏形,但是这样的机制是否适用于更多民生问题的解决,仍需要更多探索实践。

一件事多方案

搭起聚民意的“集散地”

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基础。

总结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工作经验,在黔江区委领导下,2023年,黔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成立人大专班,专门研究“议事”这一课题,在此基础上创新提出“一接二访三议”工作制度。

“一接”即利用代表活动站每月固定接待选民,收集整理选民反映的问题;“二访”即根据收集问题,组织代表通过走访和约访,对群众提出问题进行现场勘查、沟通协调;“三议”即组织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开展“三方议事”活动。

另一边,以“三方议事”工作机制开展的代表活动在更多领域,更多问题上取得突破。

位于黔江区城北综合农贸市场,如厕难,是困扰当地群众的另一块“心病”。

群众反映,市场每逢4、9赶场日,加上城东小学师生及金桥、文汇2个社区周边居民,高峰时段,往来市场多达几千人,厕所蹲位“一位难求”。

状元路议事。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城东街道工委供图
状元路议事。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城东街道工委供图

“附近路段仅市场内建有一个公厕,到另一个公厕需要走1.5公里。”走访辖区群众的人大代表介绍。

这项诉求,同样通过组织“三方议事”收获不错成效,许多市民积极参与其中,为方案的制定出谋划策。最后,经过黔江区城管局研究讨论,初步确定了新建公厕的方案,并且就公厕规划选址、设计工作、后期维护等,三方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仅用短短三个多月,新修的厕所落成,周围群众无不感叹办理速度。

黔江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方议事”聚集民智、同题议事,构建起在党委领导下,群众“点单”、代表“接单”、政府“领单”的新模式,这有效形成了建议意见办理闭环机制。

在黔江,人大代表“家站点”成了民意“集散地”,通过“三方议事”平台推动解决了多起城市管理问题,既涉及污水治理,也关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有教育问题和法治政府的建设。

一诉求多渠道

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三方议事”为何能促成民生问题的解决?这是因为它强调全过程参与,其中,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承担着具体的职责。

“相比过去,反映问题的渠道多了,办理的速度更快了,普通老百姓也能参与其中,参与感获得感更强了!”最近,位于北门小区的一处“口袋公园”完成建设,住在小区附近的居民说起“三方议事”为小区带来的改变,感触颇深。

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升“三方议事”效果,黔江区不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模式,并加强总结,全面梳理好、组织好、参与好、反映好议事活动,以不断提升工作效果。

“口袋公园”。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城东街道工委供图
“口袋公园”。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城东街道工委供图

在前不久组织召开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行“三方议事”工作机制会议上,黔江明确要求在全区推行并深化“三方议事”工作机制。

除了传统的“一接”“二访”“三议”流程,还增加了评价环节,即定期开展议定事项办理情况“回头看”,对承办单位的办理和答复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增强群众认同感。

黔江区委书记徐江表示,“三方议事”工作机制是区人大常委会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和重要成果,相关案例成为全市2023年13个基层改革典型案例之一、渝东南唯一,以“三方议事”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探索人大代表闭环履职机制 打造解决民生问题“加速器”》项目荣获第一届重庆市改革创新奖提名奖。

展望未来,结合本地具体实际,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黔江还将创造性开展工作,比如,开展以“企业代表+人大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议事协商活动,让“三方议事”工作机制更好地聚焦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在渝鄂边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探索开展边区“三方议事”活动,推动解决涉及两地的基层设施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事项……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落地生根,让“三方议事”工作机制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黔江可期可待。

责任编辑:张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