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益服务 重医大附三院医疗救助基金解困难患者之忧-华龙网

创新公益服务 重医大附三院医疗救助基金解困难患者之忧

2024-06-12 19:27:45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自2019年9月9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重医大附三院)与重庆市红十字基金会共同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以来,截至目前,该基金已救助了15名患者,累计发放救助金额达89000元。

小善大爱 传递温暖与希望

“这笔慈善犹如‘雪中送炭’,不仅解了患者一家燃眉之急,也点燃了全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在此,仅代表患者及家属对重医大附三院全体医护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近日,酉阳某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驻村工作队代表将一面印有“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患者至上 德逾于此”的锦旗送到了重医大附三院党委书记刘志远,工会主席、副院长曾燕的手中。

患者李凡(化名)今年53岁,是酉阳某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该院“医疗救助基金”救助的第13位患者。一年前,他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大便次数增多的症状,在诊所输液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此后,他辗转多家医院,经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肠道炎症和溃疡,考虑肠结核,在抗结核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症状未得到缓解,并出现消化道出血,院外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了食欲减退和腹痛加剧,病情逐渐加重,长期的疾病的折磨造成身体越来越消瘦,同时家庭经济也出现了困难。

今年3月,他因腹痛来到重医大附三院就医。入院后,经全面检查,考虑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两次组织市内专家会诊,临床考虑白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期间合并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目前患者开始接受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然而,除了病情反复发作带来的痛苦,更让李凡感到沮丧的是治疗期间的费用。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一度想要放弃治疗。他的妻子没有工作,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父亲需长期吃药,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特别是生病后,微薄的工资仅维持基本生活已是捉襟见肘,医疗费用更是成了家里的燃眉之急。在得知他的困境后,医院领导决定为其申请医疗救助基金,经过一系列审核流程,最终为他申请到1万元救助金。“实在是感谢你们!真的是实实在在减轻了我们一家子的负担。” 这笔救助金不仅缓解了李凡一家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倍感温暖;也是医院聚焦健康帮扶,医疗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份力量。

滴水成海 让爱心延绵不断

重医大附三院医疗救助基金源自医院2019年创新设立的“电子锦旗”项目,根植于附三院“崇德尚道 广博慈爱”的医院核心价值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旨在帮助更多贫困患者获得医疗救助。自2016年建院以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依托集聚起的一大批专家教授,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护理分级管理、MDT多学科诊疗模式等管理和服务创新,推动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代卫生职业精神,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围绕打造“有温度的医院”,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志愿服务、义诊惠民等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了政府认可、患者信赖和社会的赞赏。

自从医院推出“电子锦旗”后,得到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不少人匿名捐赠,制作电子锦旗,将爱心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医院专项医疗救助基金中。目前,医院共收到电子锦旗约2360面,专项医疗救助基金已达375000余元。

为何会创新推出“电子锦旗”?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看到各科室墙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的锦旗时,引发了一系列深入思考:是否能够让锦旗“化有形为无形”、“来自患者又服务患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病患家庭,这不失为一种践行低碳环保新风尚、推动绿色循环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据悉,专项医疗救助基金救助费用有严格的管理审批流程,根据病人病情和家庭困难情况不同确定适宜的救助标准,由科室向医院工会发起申请,经医院审核后上报市红十字基金会,所有流程审核通过后,由市红十字基金会从医疗救助基金中直接将救助款拨付给患者,帮助他们减轻住院医疗费用。

爱心无止境!重医大附三院将继续发挥医疗救助基金的公益作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医疗救助。同时,医院也将继续加强与市红十字基金会、患者、医务人员的合作,把这一特色公益品牌延续下去,为更多患者提供温暖、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周玲玲 图/院方提供)

责任编辑: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