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打破沉默的壁垒 全国首届法律手语本科生毕业-华龙网

视频 | 打破沉默的壁垒 全国首届法律手语本科生毕业

2024-06-12 21:47:57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又临毕业季,西南政法大学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迎来首批毕业生,这也是全国高校首个本科法律手语专业人才培养实验班。

“这批毕业生,是种子,我们要耕好这块法律+手语的沃土,结下更多硕果。”西南政法大学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指导老师张伟教授说。

为听障群体普法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为听障群体普法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育苗:打造全国高校首个法律服务实验班

“在一些法律案件里聋人,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这是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唐帅在一次采访中谈到的。

唐帅曾遇到一个案件,为了达到相对公平,公检法三家政法系统在一个聋人的刑事案件当中,每个不同的阶段请了不同的手语翻译,而由于三位翻译的能力和水平不一致,导致了不同阶段的笔录出现差异。法官未能识别这一问题,错误地将笔录的不一致性归咎于聋人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并因此作出了重判。

中国有2700万听障人群,说不出和听不到,让这些听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参与社会法律生活中障碍重重,要想保障听障群体的合法权益,就要为他们发声。

而这仅依靠唐帅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不现实,为此,他求助于他的母校——西南政法大学。希望为听障群体开设相关专业。

在了解校友唐帅的求助后,西南政法大学经评估发现,专设听障学生专业,目前来说,力量不够。

2021年1月,西南政法大学经研究决定,针对缺乏为全国听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提供专门法律服务的人才问题,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一个特别的班级——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致力于培育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手语的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为听障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更好地保障听障群体的法律权益。

张伟告诉记者,实验班在大一学生入校时面向全校新生进行选拔,通过笔试+面试每届录取40名左右的学生。

选拔消息一经发布,学生们报名踊跃。

在张伟看来,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开花,但播下种子就比荒芜的旷野强百倍。

为听障群体普法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为听障群体普法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培土:从0到1 开启新的教学体系

耕地选好了,种子播种了,怎么种植,是摆在西南政法大学面前的难题。

作为首个“吃螃蟹”的高校,意味着教材、师资、标准,都要从零开始。

“我们无法要求所有法律工作者增加一门手语的岗前培训。毕竟,手语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训练方能掌握。”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院长喻少如说,因此,实验班的学生除了常规的法学课程学习外,还要学习3年的基础手语及法律手语课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学校就组织导师团队搜集、整理、开发法律手语,编写了第一本包括890个核心词语的法律手语教材,还在慕课平台上推出了20堂法律手语课。此外,还编纂出版《法律手语》《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与实务》等系列教辅书籍。

学校没有会手语的老师,便从校外特聘了9位手语教师,由于上课时间紧张,便利用周末时间上课。他们当中,有“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的唐帅律师、中国首位“聋人律师”谭婷律师、“最美渝警楷模”何巧、重庆市聋人协会秘书长梁玉音等。

“培养有温度的法律人,便要精心养护,静待花开。”喻少如说。

为听障群体普法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为听障群体普法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结果”:开展百场手语普法惠及3万名学生

为了确保同学们在法律实务中能更准确与听障人士交流,西南政法大学在深耕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强化实践训练。

喻少如介绍,2021年初,为了做好听障群体普法工作,西南政法大学依托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的教学资源,以实验班学生为项目主体成员,成立“法律有声”特殊群体法律服务创新工作室,联合司法机关、残联、律师事务所、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以“法律+手语”的普法形式,全面系统阐释听障群体高发法律问题,不断创新听障群体法律服务形式。

4年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有声”听障群体法律服务项目线下走进残联、聋协、聋哑学校、企业、社区等单位,线上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开展线上线下手语普法100余场,累计受益人数达50000人次,其中受益人员覆盖四川、江西等13省47所特殊教育学校3万余名中小学生。

课堂学习与校外宣讲,大大增加了实验班同学与听障群体的联系,不知不觉中,关注听障人的生活已成为了工作室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5月,“法律有声”工作室成员庄婕同学留意到学校西政街夜市出现了一位聋人摊主李伟,经营着一家无声烤冷面铺。出于练习手语的考虑,浩然和庄婕主动寒暄,一来二往,他们很快与摊主李伟熟络了起来。

起初,庄婕只是担心李伟会与顾客存在交流障碍,但他们发现李伟每天需要来回奔波40公里到学校附近摆摊,因为沟通困难、不知道怎么办理营业执照而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了解到李伟的需求后,工作室的同学们主动帮忙,在数次奔走于办事大厅与学校南门夜市后,终于协助李伟办理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向夜市管理方申请减免了了李伟每月的夜市清洁费、摊位费等。

得知李伟身边还有许多经营食品摊位的聋人朋友,实验班的同学们还制作了一份营业执照和食品安全许可证书的申请流程图,并在工作室官微中第一时间更新了营业执照办理所需材料、申请模板等手语宣传视频。

“在为李伟办理资格证书的过程中,我直观地体会到了听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想要学好手语,为公共法律服务出一份力的决心。”庄婕说。

实验班迄今已有四届学生,近160人。今年6月,西南政法大学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的第一届毕业生顺利毕业。

在张伟看来,也许这些学生今后不会从事听障相关工作,但这不重要。“这群会手语的法学生,像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里,就在哪里生长,有新的土地,新的朋友,也会有新的梦想。”张伟说。

华龙网记者 秦思思

责任编辑:伊永军

华龙网记者 秦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