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吾师成金
2024-06-15 12:47:4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文/高晓涛
结识我的老师王成金之初,我还是一个书法小白。那时偶与成金老师会面,他总会恳切地说上一句:“小高,以你的资质,学习书法很是适合,习书的好处太多,等你入门就会知道。”
彼时他已是声名大振的书法家,其书作多次荣获全国书展奖项,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三十余次,《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书法刊物对其做过多期专题报道。曾任铜梁区书协主席的他更是铜梁书法界当之无愧的领路人之一,是扎根基层弘扬书法艺术的组织者、传播者。那时只知向他求字的人很多,可谓盛名在望。更难得的是他在待人处事方面一贯都谦恭有度、敬己敬人,其儒雅风度令人与之相处如沐春风,有这样的良师引路,我自然心动了。
许是机缘未到,心动之余的我却并未付诸行动,一则习书需要静心,而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红尘滚滚里闹闹腾腾地活着,总认为练习书法是在退休之后才需考虑的事,不急。二则我长期痴迷于爬格子,心想着一心焉能二用,于是乎便作罢了。
然则我与书法的缘分并未就此搁浅。有一年回汉中老家,陪一位爱好书法的朋友去古汉台博物馆参观闻名遐迩的“石门十三品”。作为汉中人,无人不知晓“石门十三品”,其在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汉代以来书刻艺术的极高艺术结晶,为历代考古家、书法家所推崇。然而因为不懂书法,却只闻其名而不懂其奥妙。好在朋友是书法爱好者,面对这些经由时间和历史沉淀下来的书法瑰宝赞叹不已,言谈中皆是对我们汉中文化的倾慕。回程时聊及此事,朋友无意说了句:“书法艺术离你如此之近,你不涉足实在可惜。”
那一趟回来,我便主动约了成金老师,表达了想向老师学习书法的意愿,也因此与老师结下了一段师徒之缘。
知无涯,抱赤心
关于练习书法的方法,老师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知无涯,抱赤心。他要求我们每天坚持临帖,不能间断,并常说起自己四十余载的习书生涯,称他在真、草、隶、篆、行这五体上皆有所涉,源自在他读书、从军、还乡工作这几十年间从未中断过临习,未敢稍懈于翰墨。用他自己的话说:“废纸何止三千,码字堪比长城。”
清晰记得老师为我们几个弟子上的第一课,他言:“习书者最终形成的个人风格除受历代名家的影响以及所吸收的传统技巧有关外,还与其个性、气质、胆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以至人品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风格即人,是思想和艺术的统一体。习书之前要首先掌握和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带着寻觅宝藏一样的心情在历史的长河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为,从心底爱上中国文化、爱上中国字。”对于入门练习,他要求我们在临帖前必须认真读帖,对书帖怀有敬畏之心,临帖时帖在眼前,不临时要帖在胸中。说他自己每日睡前定会把书帖置于枕边,与之呼吸与共。
在为我们几个学生选好了入门的书帖之后,我也算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翰墨人生。习书的路上充满了惊喜,一点点走进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宝库,才知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纵观历代书家,有圆笔的婉媚,就有方骨的雄强,有藏锋的含蓄,就有露锋的神气。刚劲之处,如铁画银钩,坚挺方折。柔和之处,如绵里藏针,婀娜凝练,处处流露着书法的章法美,形态美,质地美,韵律美。
通过老师的指点,我更加意识到书法神奇之处。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之精妙也。”王羲之写点“万点异类”,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里几乎找不出形态相同的点画。这在我们今人看来,几乎不可想象。
学书之路亦是令人愉悦的。在写字时,必须排除一切杂念、屏息静气才能运用好笔墨,专注于用笔的节奏和墨色的变化。在我看来,写毛笔字就如同作诗,充满着抑扬顿挫,铿锵有声的韵律;又如同弹奏音乐,充满流畅和谐,富有节奏的旋律,是修身养性的一剂良方。
达心志,道无穷
将我领进书法之门的成金老师于我而言,是良师,也是益友。除了书法,老师也很关注我在文学方面的成长,鼓励我坚持写作之余,他还嘱我将文学与书法相结合,保留传统文人气,尽量不受俗世干扰。
他常说,历史上先有了文人阶层,后有文人书画,古代的文人都会把书法当成自己文化修养的一部分。为鼓励我在这一方面作更多思考,老师安排我在书协组织的公益课上为书友们上了一堂“书法与文学”的交流课。通过认真备课,我由衷体会到了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书法可以帮助文学作品充满厚重或灵动的美感,而文学能帮助书法日益完善和深刻。古代文人在诗文、墨迹、简札中所表现出的笔致优美、遒劲、灵巧的形式美感依托的正是文人内在的士气,是书家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人格气象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
在探索书法与文学的过程中,我也更加体悟到,书法和文学一样,都是在探索人生的真境实相,体现着茫茫宇宙、渺渺人生的诸多感慨,既饱含无可言传的情结和无可表达的深思,又夹杂着作者的人生体验、所思所感,从而引发审美者的共鸣。这些体悟是弥足珍贵的,让我更加坚定了走文学和书法创作的道路。
为帮助我们进步,老师还将自己多年来的习书心得总结并传授给我们:“有质感乃其一,线条顾盼多姿乃其二,富韵律乃其三,多元协和乃其四,线条入古乃其五。”遵循这些可贵的理念,我们亦不敢对习书产生急躁情绪,而是企望有朝一日如老师所言:非物之具象,抽万物之神采,妙契于心,心驱于笔,从而到达气定神闲、惠风和畅之境。
德润身,香满座
除了书艺书品,成金老师的人品亦是我学习的。老师常云:“书法写到最后,必须打破前人法度,书写自己的性情,而性情离不开自身人品修为。”在习书的路上,成金老师的书艺日益精进,但他却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书法传承与发展方面,老师可谓是倾情付出、不遗余力。除了每年春节组织会员深入街道社区、乡村、学校开展送春联活动,他还把书法艺术的弘扬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比如举办中小学生书画展,开展学生和教师书写技能和作品创作能力的培训。在他的倡导下,区里创立了多所书法特色学校、书法实验学校、书法示范学校。为了让更多人爱上书法,老师还倡议开展了“书法公益培训班”,让无数书法爱好者有了免费的学习平台,对有潜质的学员进行专门培养和引导,他辅导的学生亦有多次在省、市乃至全国书展中崭露头角,成为新生代书家。在他的呼吁和带领下,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墨香满溢,人才辈出,成为重庆的书法重镇。
除了书法家,他在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任上36载,这一身份令他终日浸染于继承英雄遗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里,从而对自身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和标准。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也参与撰写了几篇有关传承发扬少云精神的文字,每一次写作都是对自己灵魂的洗礼。老师说:“在我眼里,邱少云不仅仅是英雄,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想到他的牺牲,他所承受的痛苦,除了敬仰他的英雄壮举,还有一种深深的惋惜。”有了这种悲悯之心,让他暗自下定决心,在毕生之年讲好英雄故事,传播好少云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
有人说,一个书法家在书法方面表现出的气象与其人生经历、心性气质是戚戚相关的,如同弘一法师出家前后书法风格的转变,之前写硬朗的魏碑,其书棱角分明,钢筋铁骨。出家之后这些硬朗和棱角突然就没了,变得圆润很多,呈现冲淡朴野、温婉清拔之态,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看起来是书法家在技法上的转换,其实是人的转变。
观老师近年来的书作,也越发觉出一种超然物外、稚拙厚朴之感。如他在习书心得里所写:心之于人,情性、思虑与修为,人各有异,发诸笔端,风韵万般。在我看来,这是老师收敛锋芒,用书写“心”,直至德行合一、人书合一,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守静笃、天行健
转眼过去,我学书已有两年,虽说还在邯郸学步的阶段,但学书的过程却成为我与传统美学沟通的纽带。钟繇、沈鸷的劲力威重,王羲之的雅逸高远,颜真卿的笔挟风涛,让我从古人的作品里不断感受神情意趣,得以在书法的海洋里驰骋纵横之志,疏解郁结之怀。
如果说,我对自身书法的品格有所追求的话,应是“清”“雅”二字。清字体现了人格精神上的超越之感,雅字则表达一种充满书卷之气的书学理想。
说来巧合,老师的名字为“成金”,绝妙的书法恰也有一个金字,那就是“书存金石气”,是要取法高古,表现出古代金石文字的一种雄浑古朴的气象。无论是北派书法的粗犷、苍茫,还是南派书法和谐统一的绢气、“士”气,都离不开富有深刻内容的意境美。
吾师成金,其人大巧若拙,其书朴拙雄浑,千锤百炼已然成金。
艺术家简介:
王成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重庆市书法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铜梁区文联副主席。
作品荣获:全国第三届草书艺术展优秀奖(最高奖),全国第五届书法百强争霸赛优秀奖(前二十强),第十九届重庆市美术书法联展一等奖,重庆市第六届、七届、八届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重庆市第七届艺术奖。
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草书展,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书法大展,中国西部第二、三、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四届扇面书法作品展,全国首届小品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十三届艺术节优秀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五届草书作品展览名家邀请展等三十余次展览,作品先后在《书法》《中国书法》《书法导报》进行专版介绍,组织策划了重庆市首届隶书展、铜梁中国书协会员十人作品重庆展。
作者简介:
高晓涛,重庆市铜梁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铜梁区文联兼职副主席,重庆市流行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铜梁区作协、书协、音协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擅长散文、诗歌、歌词写作,出版散文集《我在铜梁等你》,作词音乐作品《老街等你》获重庆·四川第三届巴山蜀水金曲奖,《美丽新重庆》获“歌唱新时代”重庆主题歌曲创作征集三等奖,创作有《我在铜梁等你》《周末到铜梁》《醉龙乡悦铜梁》等三十余首音乐作品,多首作品在重庆卫视、学习强国展播。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