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科普+育人”蓝图!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普基地”揭牌
2024-06-16 10:02:15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郭晓彤)科学家精神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词语,而是体现在一个个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的生动事迹中。钱学森、王承书、袁隆平、屠呦呦、李振声、郭永怀……一大批科学家把深沉的家国情怀融入科技强国的创新实践中,散发着超越时代的精神光芒。
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6月14日下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举行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普演讲活动决赛。10名青年大学生现场讲述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普基地”也于当日正式揭牌。
本次科普演讲活动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市南岸区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南岸区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科研处、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700余名在校学生参加。
据了解,参赛选手以个人或团队形式(不超过3人)参赛,围绕自然科学类或技术知识类相关科学家人物事迹,紧扣“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让党放心的大学生”活动主题,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主,结合音乐、视频、PPT展示等多元化讲解形式,讲述弘扬和继承科学家精神。最终,从入围初赛的280份演讲作品中评选出10份作品进入决赛。
钱学森在即将登上回国的邮轮时曾说,今后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王承书在国家百业待兴的“冬天”回归,燃烧自己的生命与才华,又在“春天”到来时隐去,悄然守护祖国的核事业;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还积极推动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为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减少贫困作出了中国贡献;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抗疟治疗失效”难题,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决赛现场,10组参赛选手以现场讲解的形式宣讲科普知识,诠释科学家精神。在他们的讲述中,大家能够了解到一个个立体鲜活的科学家形象。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刘姿麟说,参赛选手们讲述的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就是一大批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作为青年学子,自己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事业,牢记初心、践行使命,朝着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
此外,刘姿麟和同学们正在邹晓川等学校导师的带领下,借助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将中国特色文化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撰写科普推文、制作特色科普视频,向大家科普化学与安全常识等内容。目前,学院正在实行大学生成长导师与班级导师并行的“双导师”制度,力促让每一个学生进校就有一个导师,包括学术导师、实践导师、成长导师、企业导师等。
值此机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波向学生们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践行“敢担当”的时代要求,在科技创新最前沿、乡村振兴大舞台、产业发展主战场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二是锤炼“能吃苦”的坚韧品格,主动到基层一线和条件艰苦的地方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画好向上向善“人生曲线”;三是弘扬“肯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办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真章、见精神,以实干实绩擦亮青春底色。
科普演讲决赛后,高级工程师王文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二级教授陈绍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邹晓川教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博士刘成,围绕活动主题展开了圆桌访谈,并与学生交流互动。王文华还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的科普知识微讲座。
当天,“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普基地”现场揭牌,该基地由学校刘成、邹晓川等教师团队联合申报,是学校首个获得立项的市级科普基地。
邹晓川介绍,近年来,在学院党建引领下,基地整合化学、食品、药学、农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资源,以讲好科学家故事、传播科技成果、打造科普作品为主抓手,以服务基础教育前线、高等教育主线、乡村振兴一线为主阵地,积极探索科研成果与科普教育、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扎实推进工作提高目标人群科学素养。接下来,学校将以市级科普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现有科普资源,紧密围绕“教育+乡村振兴”两条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好科普赋能新质生产力工作,积极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团队“科普”与“育人”无缝衔接。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