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智制”结合 渝中区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本
2024-06-20 12:55:2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摩天写字楼、世界级商圈、老旧社区、国际公寓……当这些元素组成一座超大城市,如何破解纷繁芜杂的治理难题?
渝中城镇化率100%,是全市唯一全域城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路网密度高,为城市治理带来严峻挑战。
“我们增强区街两级治理中心实战能力,坚持党建统领、推动碎片化管理向系统化治理转变;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信息化治理向智慧化治理转变;筑牢城市生命线、推动安全由脆弱向韧性转变;厚植文化基因、推动人文之美向人文之治转变。”今(20)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渝中区委书记黄茂军用“三个转变”作答,并分享了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的经验做法……
智慧赋能
“呼应合”化解矛盾隐患
在渝中区基层治理“三个转变”中,智慧化治理是重要一环。
走进渝中区石油路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可视化“驾驶舱”视频组件,实时监测着城市的“脉搏”。
这套系统针对时代天街等商业区域的潜在人群聚集风险开发,对商业促销、主题宣传等可能造成人员聚集的情况,通过算法摄像监控,按照每平方米达到3人为限,识别指定区域人群扎堆的情况,对人数超过限值进行告警。
石油路街道地处渝中西部,是全市地理几何中心。这里拥有亚洲最大商业综合体时代天街、渝州宾馆、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要单位,共计86栋商务楼宇和2.2万户经营主体。
利益诉求多元化,基层管理服务工作量大,是石油路街道面临的困扰,也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面临的普遍难题。对此,该街道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
“我们在实践中梳理形成‘1635’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即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组建物业、城市管理、教培机构、民工欠薪、环保问题、家庭婚恋纠纷等6个专业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充分利用派出所与司法所、律师、法官3个板块解纷力量;构建起一站接访受理、联席研判预警、多方联调联处、接访回访、法律援助等5项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石油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建清介绍。
不久前,有辖区居民反映,立源地小区门口存在游摊占道经营烧烤的情况,产生油烟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将信息推送至社区书记后,及时督促网格员协调处理,并召集城市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小组,进行实地走访,加强夜间巡查,开展劝离清理。街道还在附近加装了烟雾监测预警系统,防范化解老旧小区火情隐患。
杨建清说,类似问题从以前发现、受理至少需要半天,到现在基本上1个小时之内便能及时跟进处置。“呼应合”机制推行以来,群众诉求响应率保持100%,解决率从73%提升至99%,满意率从85%提升到98.6%,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阵地上新
暖举措联动多元群体
在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老年食堂,老人仅花10元钱就能吃到一份营养均衡的餐食。食堂还能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价廉的送餐服务。
曾经,石油路街道老龄化问题突出、群众居家养老需求迫切。为了让老人“桌边”有“食”惠,街道积极协调区级职能部门,提档升级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食堂,辐射煤建新村社区及周边老年人,还建成老年KTV、舞蹈室、助浴室等功能区,满足老年人的多重需求,努力让老年人养老不离家、医疗不离线。
新阵地的建设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捷服务,更促进了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
针对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渝中怡家”党建服务中心阵地,为他们开设了暖“新”驿站和“劳动者港湾”,为他们提供休息、充电、热饭等便捷服务。
为了进一步发挥新就业群体的作用,民乐村社区还搭建了发挥作用平台,邀请他们参与“‘石’说新语”宣讲联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其中,辖区女骑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廖泽萌开设的“哒哒妹”抖音账号,就通过宣传分享中国梦、劳动美等故事,收获众多粉丝点赞。
截至目前,已有30名骑手被聘请为“小巷管家”,他们利用自己走街串巷的优势,通过“随手拍”的方式上报城市管理、基层治理问题线索,成为社区建设治理的“行走探头”。
服务暖心
小公交串起“巷”往生活
可以开进医院门诊、商业街内部的公交车,你坐过吗?
不久前,全市首条“小巷公交—便民健康专线”3238路在渝中区开行。”
该线路总里程只有2公里,在重医附一院内就设置有两个站点,可将市民、患者直接送至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楼下。串联起重医附一院周边社区、学校、企业、商圈等,可实现与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干线公交873路、471路、818路、403路等公共交通无缝接驳。
“渝中区公共交通体系发达,线网覆盖率全市第一,但客观上存在次支道路弯多坡陡、道路狭窄等问题,长期以来轨道交通、传统大型公交均难以覆盖次支道路。”谈起小巷公交的来历,渝中区交通局副局长杨毅说道。
“今年,在得知重医附一院存在停车位不足、周边交通因停致堵、人员出行不便等三大问题后,我委主动作为、积极对接,攻克线路审批、运营管理、安全责任划分、五小设施完善建设等关键环节。”杨毅介绍,“小巷公交”开通属全国首创,弥补了常规公交车型无法通达狭窄及坡陡弯急次支干道的短板,打通路群众出行“最后500米”。
包括健康专线在内,渝中区已经开行了7条小巷公交,年平均服务人次近200万人次。
除了小巷公交,渝中区还在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社区商业6个“10分钟公共服务圈”。
预计到2027年,渝中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平安渝中法治渝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渝中样本”。
华龙网记者 陈美西/文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