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蒋涛: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华龙网

重庆市大足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蒋涛: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

2024-06-24 11:26:5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全市教育系统要更加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大有作为,要明晰建设教育强市的路径,回答“强国强市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大足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各项要求,大足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联合华龙教育共同推出《大足教育暖万家:建设教育强区书记校长笔谈·特别报道》,聚焦教育强国强市强区建设,围绕大足区办好“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愿景,结合学校发展情况,通过系列笔谈的形式强学习、谈感想、话发展,把“大足教育暖万家”的目标愿景,转化为守候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幸福千万家的生动实践。

image001

重庆市大足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蒋涛: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办好“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愿景,大足中学在集团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蹄疾步稳。截至目前,学校发展至“一校五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拥有在职教职工600余人,在校学生10000余人。

新的发展、新的变化和新的成果,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学校要充分发挥集团化的优势,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

image003

坚持党建统领,完善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作为重庆市首批中小学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党委领导的校长、校区和年级负责制,优化校区管理模式,着力打造“求真”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学校集团化高质量发展。

学校建立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在明确学校党委领导地位、党委书记和校长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各校区分布特点,按照支部建在校区和年级的原则,设置本部高三校区、初中部东校区、昌州新校区等7个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完善全过程的议事规则。完善学校党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落实学校党委会会议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校长办公会、校区行政会具体落实党委决议的工作制度,为坚持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及协调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image005

坚持守正创新,传承优良办学传统,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大足中学创办于烽火岁月中,近百年来,莘莘学子唱着首任校长王风所作校歌,在“勇猛琢磨”中求知,在“求世界大同”中奉献,凝心聚力,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党的领导下,学校秉持“励志、求真、务得、务实”的校训精神,坚持“为学生和谐发展而奠基”的办学理念,面向个个蓬勃少年,激发学生成长内动力,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进入新时代,学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百年薪火,以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为抓手,充分挖掘学校北楼、校史陈列馆等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和舆论环境。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发挥好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紧跟教育发展趋势,综合性研判、前瞻性布局集团教师队伍结构,形成以“三名工程”为引领的人才雁阵,不断塑造学校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image007

坚持扩优提质,处理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大足中学是大足教育的窗口校、品牌校,是大足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满足大足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大足中学集团化办学的初心。近年来,集团在办学特色、教育品牌、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国际意识方面效益凸显。

如何做到“扩优”和“提质”并举,不把浓茶变成白开水,确保各校区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要推进“总部+分区”一体化办学,始终坚持“安全为天、德育为首、纪律为先、教学中心、质量核心、后勤放心”,按照“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有奖惩”的“五有”闭环管理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要积极探索集团内初高中贯通培养学制,实现初高中教学有效衔接,构建更加紧密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一校四园五区”的集团化办学新格局,辐射带动大足教育发展,为全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擦亮大足教育品牌。

image009

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育“五美”学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植于大足石刻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大足中学凝练出“尚美”文化,坚持“以美育心、以心尚美”,积极培养“美容、美言、美行、美品、美心”的“五美”学生,“全面渗透美育”的办学特色,不仅彰显了学校的生命力,也成为学校追求卓越的源动力。

学校将推行德育课程序列化、精品化,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强协同育人效应。要以入选“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为契机,持续推进“612”卓越高效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推进五育融合,坚持“艺体飞洋”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市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基地和美术课程创新基地育人作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要依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生涯规划发展中心,开展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要做实做优国际理解教育中心,积极搭建学生多元成长的“立交桥”。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