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陈茵:实施“五个一”工程,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陈茵:实施“五个一”工程,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龙网2024-06-21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全市教育系统要更加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大有作为,要明晰建设教育强市的路径,回答“强国强市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大足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各项要求,大足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联合华龙教育共同推出《大足教育暖万家:建设教育强区书记校长笔谈·特别报道》,聚焦教育强国强市强区建设,围绕大足区办好“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愿景,结合学校发展情况,通过系列笔谈的形式强学习、谈感想、话发展,把“大足教育暖万家”的目标愿景,转化为守候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幸福千万家的生动实践。

image001

重庆市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陈茵:重庆市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始建于1728年,是大足最早建立的高等小学堂。百余年来,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方向,秉承“蒙以养正”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博雅知识、高雅言行、儒雅思想的养正教师和具有家乡情、中国心、国际视野的养正孩童,确立了“党建引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安全保障”办学目标,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

学校先后获得中华名校、全国地方名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足球特色校园、全国篮球特色校园、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重庆市双特色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示范校园、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智慧校园等。

弘扬一种精神:教育家精神

把教育家精神根植于教师工作日常,让每位养正教师每天带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走进养正校园,引导儿童完成学业,做好儿童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坚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走进儿童心里,帮助儿童走出困惑,做儿童心灵的引路人;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寻道、问道、悟道,创新教育教学,开启育人新样态;怀揣“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投身教育改革洪流,创建大思政育人范式,培育有家国情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

image003

坚守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作为百年老校,龙岗一小坚持从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出发,三十年磨一剑,探索出一条本土文化与数智技术双赋能的小学思政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

一是健全校本大思政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体制机制,构建“适合本土、学科融合、全员参与、学段衔接”的大思政教育新体系,形成大思政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二是秉承“蒙以养正”办学理念,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一体化的“三色”思政课程体系,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开发大足本土教育资源,挖掘其教育元素,建设思政“大课程”。四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以全员、全学科、全过程为评价理念,淬炼提取评价目标、评价维度、评价项目,构建“五正少年”素质评价体系。五是以“石魂少年国际文化会客厅”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创建“1+N”新型思政教育阵地。

龙岗一小“大思政课”成果丰硕,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还形成高质量的专项成果,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范围内推广运用,为推动两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建设一个健康场域:清廉校园

学校以“五大”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创建“养正·清韵”清廉校园品牌,实现“1365”工作目标。一是聚焦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养正廉洁品牌,“筑”清廉意识。二是围绕学校近300年“养正”主题文化,深度挖掘学校清廉文化元素,搭建养正廉洁载体,“育”清廉文化。三是加强五德教育,培育养正廉洁品德,“树”清廉风气。四是将本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深耕养正廉洁课程,“扣”清廉扣子。五是以清廉学校建设为契机,健全养正廉洁制度,“固”清廉根本。学校多措并举,不断深化“养正·清韵”清廉校园品牌创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和发展环境,赋能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image007

做好一个加法:科学教育加法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学校深入思考、大胆实践,确立目标,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将基于“本土文化与数智技术双赋能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实践,创建本土文化与数智技术双赋能的“科学+”少年科学院课程,全面推进科学教育提质增效。一是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实践四类课程,建构“科学+”少年科学院课程体系。二是围绕科学+主题课程、科学+学科课程、“科学+场域”课程、“科学+文化”课程、“科学+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科学+”少年科学院课程。三是实施数字化动态评价,将科学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操作以及易评价的内容,达成科学教育“教—学—评—辅”一致性,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image009

激活一个创新评价机制:五正少年评价机制

学校结合实际,构建五正少年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一是遵从“养正”文化,秉承“蒙以养正”的办学理念,在“4G+”养正课程下,从五大基本素质与能力出发构建评价体系。二是坚持“五育并举”,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进学校的“五正少年学生发展评价”系统里,进行规范评价。三是采用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教室一体机APP、校园智能终端机、手机APP上时时评、自主评,实现多元化、智能化评价。四是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智能分析,使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结果更加整体化、立体化和直观化地呈现,更有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分享
新浪微博

重庆市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陈茵:实施“五个一”工程,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4-06-21 11:31:57 来源: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全市教育系统要更加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大有作为,要明晰建设教育强市的路径,回答“强国强市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大足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各项要求,大足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联合华龙教育共同推出《大足教育暖万家:建设教育强区书记校长笔谈·特别报道》,聚焦教育强国强市强区建设,围绕大足区办好“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愿景,结合学校发展情况,通过系列笔谈的形式强学习、谈感想、话发展,把“大足教育暖万家”的目标愿景,转化为守候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幸福千万家的生动实践。

image001

重庆市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陈茵:重庆市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始建于1728年,是大足最早建立的高等小学堂。百余年来,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方向,秉承“蒙以养正”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博雅知识、高雅言行、儒雅思想的养正教师和具有家乡情、中国心、国际视野的养正孩童,确立了“党建引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安全保障”办学目标,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

学校先后获得中华名校、全国地方名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足球特色校园、全国篮球特色校园、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重庆市双特色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示范校园、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智慧校园等。

弘扬一种精神:教育家精神

把教育家精神根植于教师工作日常,让每位养正教师每天带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走进养正校园,引导儿童完成学业,做好儿童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坚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走进儿童心里,帮助儿童走出困惑,做儿童心灵的引路人;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寻道、问道、悟道,创新教育教学,开启育人新样态;怀揣“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投身教育改革洪流,创建大思政育人范式,培育有家国情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

image003

坚守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作为百年老校,龙岗一小坚持从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出发,三十年磨一剑,探索出一条本土文化与数智技术双赋能的小学思政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

一是健全校本大思政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体制机制,构建“适合本土、学科融合、全员参与、学段衔接”的大思政教育新体系,形成大思政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二是秉承“蒙以养正”办学理念,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一体化的“三色”思政课程体系,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开发大足本土教育资源,挖掘其教育元素,建设思政“大课程”。四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以全员、全学科、全过程为评价理念,淬炼提取评价目标、评价维度、评价项目,构建“五正少年”素质评价体系。五是以“石魂少年国际文化会客厅”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创建“1+N”新型思政教育阵地。

龙岗一小“大思政课”成果丰硕,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还形成高质量的专项成果,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范围内推广运用,为推动两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建设一个健康场域:清廉校园

学校以“五大”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创建“养正·清韵”清廉校园品牌,实现“1365”工作目标。一是聚焦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养正廉洁品牌,“筑”清廉意识。二是围绕学校近300年“养正”主题文化,深度挖掘学校清廉文化元素,搭建养正廉洁载体,“育”清廉文化。三是加强五德教育,培育养正廉洁品德,“树”清廉风气。四是将本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深耕养正廉洁课程,“扣”清廉扣子。五是以清廉学校建设为契机,健全养正廉洁制度,“固”清廉根本。学校多措并举,不断深化“养正·清韵”清廉校园品牌创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和发展环境,赋能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image007

做好一个加法:科学教育加法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学校深入思考、大胆实践,确立目标,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将基于“本土文化与数智技术双赋能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实践,创建本土文化与数智技术双赋能的“科学+”少年科学院课程,全面推进科学教育提质增效。一是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实践四类课程,建构“科学+”少年科学院课程体系。二是围绕科学+主题课程、科学+学科课程、“科学+场域”课程、“科学+文化”课程、“科学+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科学+”少年科学院课程。三是实施数字化动态评价,将科学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操作以及易评价的内容,达成科学教育“教—学—评—辅”一致性,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image009

激活一个创新评价机制:五正少年评价机制

学校结合实际,构建五正少年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一是遵从“养正”文化,秉承“蒙以养正”的办学理念,在“4G+”养正课程下,从五大基本素质与能力出发构建评价体系。二是坚持“五育并举”,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进学校的“五正少年学生发展评价”系统里,进行规范评价。三是采用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教室一体机APP、校园智能终端机、手机APP上时时评、自主评,实现多元化、智能化评价。四是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智能分析,使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结果更加整体化、立体化和直观化地呈现,更有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