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强强联合”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重庆大学晒出“头部企业”工程三年成绩单-华龙网

视频 | “强强联合”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重庆大学晒出“头部企业”工程三年成绩单

2024-06-22 18:52:2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发展的战略任务,发挥重庆地缘、产业、体制等优势和学校以工见长的学科、平台、团队等优势,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引领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合作。”重庆大学相关负责人日前对华龙网记者表示。

2021年,重庆大学启动实施“头部企业”工程。据了解,这项工程瞄准航空航天、桥梁工程、大模型应用、信息安全、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等关键核心领域,三年来,已与国家电网、中国商飞、国家能源集团等28家“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联合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探索建立了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形成了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兵奎教授介绍梦天实验舱阿尔法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对构齿轮传动。华龙网 记者 刘润 摄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兵奎教授介绍梦天实验舱阿尔法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对构齿轮传动。华龙网 记者 刘润 摄

聚焦关键技术 加快科研组织模式变革

今年3月,中国商飞与重庆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飞机研究院。大飞机研究院依托重庆大学在材料、机械、电气等领域的科研条件和人才优势,聚焦国产商用飞机技术攻关和未来新技术探索,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聚集区域产学研力量开展协同创新。

近年来,重庆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科技、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的核心需求,凝练并实施“20个关键科学问题”“20个关键技术”研究计划,联合“头部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打造了近20个新型高端研究平台,在核心技术自主攻关、重大项目策划实施、平台资源开放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

在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兵奎与航天八院紧密合作,发明了线面对构齿轮,成功应用在我国空间站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对日指向传动系统,实现了太空高低温交变下高精度和高可靠传动。接下来,这项成果还将应用在新能源车、超大型风力发电设备中。

覆冰被认为是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科研难题。在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国家电网等头部企业深入合作,自主研发了不停电智能融冰装置,能够自行监测到冰的存在,根据线路的状态自动调节输电线路分裂导线电流,把线路上的冰融掉。这项成果目前已在重庆、贵州等地应用。

重大基础设施领域,院士周绪红团队、田村幸雄团队与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成立联合研发团队,完成了全球首台165米级轮毂高度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样机工程示范,研发了智能建造技术和风敏感结构抗风防灾技术,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重庆大学特别注重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依托“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组建技术转移研究院,打造从培育、孵化到产业化全链条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在国内率先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探索将成果所有权全部赋予科研人员,畅通作价入股通道,优化成果转化审批程序、调整收益分配比例,提高转移转化积极性。近两年,全校转化科技成果150余项,转化合同金额2亿元,吸引投资超10亿元。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宇航教授介绍“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华龙网 记者 刘润 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宇航教授介绍“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华龙网 记者 刘润 摄

培养“卓越工程师” 探索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改革

日前,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4届本科生顺利毕业,其中包括首届明月科创实验班28人,卓越工程师班124人。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远新介绍,学院立足重庆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以“智能化+新能源”的共性关键技术为基石,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应用创新两大特色方向,高效融合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本硕博培养教学新体系。

截至目前,卓越工程师学院共与长安汽车、赛力斯、中国汽研、西部智联、地平线、德州TI、东软睿驰等10余家头部(领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企业需求为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关合作。目前,学院已建立800余名校内外专业人士为导师的创新创业导师库,形成了“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校企联合攻关”的良好局面。

依托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建立的明月科创实验班,是重庆大学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的一块“试验田”。它打破传统学科分类界限,重构课程体系,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促进学生跨界思考以产生新的知识和创意,并能够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突破现有学科领域边界,形成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等创新核心能力,成为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的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

据了解,明月班自2020年9月开班以来,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首届明月班28人,共5个团队获得50万元探索期投资,其中“无界启航”团队研发的盲文阅读器和“起源未来”团队研发的智能制冰机分别获得300万元天使轮投资。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建林介绍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华龙网 记者 刘润 摄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建林介绍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华龙网 记者 刘润 摄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助力成渝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扎根巴渝大地、服务重庆发展”是重庆大学建设的重大战略。长期以来,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围绕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庆大学构建了“1+1+5”产教融合平台,与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西部智联、中国汽研和Csoft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汽车碳中和等领域联合攻关,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

服务重庆数智科技产业发展,重庆大学与华为公司成立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深度推进开源理念传播、开源人才培养以及技术难题攻克;与百度公司成立智能云联合创新中心,聚焦自动驾驶、大模型应用、信息安全等前沿关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以数字化赋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大学立足西部(重庆)科学城,积极参与打造引领和支撑重庆及西部地区发展的创新高地。

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里摆放的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模型。华龙网 记者 刘润 摄
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里摆放的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模型。华龙网 记者 刘润 摄

近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科学中心实验大楼EPC项目钢结构连梁合龙,标志该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完成,预计今年底建成完工。与此同时,西部(重庆)科学城超瞬态实验装置预研项目建设成果显著,科学研究楼主体工程通过验收,预计今年8月竣工。超瞬态实验装置建成后将重点结合川渝地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核工业技术等重点产业需求,开展高温燃烧机理、新燃料电池、癌症早期诊断和放疗等基础前沿研究,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

“近年来,学校还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及川渝两地30余个市县区和重点企业持续深化合作,依托相关优势学科,共同建设了22个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平台,有效支撑成渝地区储能、能源装备、机器人与传感器、齿轮、锂电池、健康等产业升级,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增值超过百亿元。”重庆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伊永军

华龙网记者 秦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