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昌共育格桑花 汉藏情深代代传-华龙网

渝昌共育格桑花 汉藏情深代代传

2024-06-24 14:50:01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绿树成荫、红岩永驻的歌乐山深处,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享誉西藏、成绩斐然的民族学校——重庆市西藏中学校。学校不仅是重庆教育援藏的起点,更是西藏人民了解重庆,推动民族“三交”的桥梁纽带,为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1
重庆西藏中学校

坚持“校班”结合,铺就高原学子成长成才路

在重庆市档案馆,至今保存着198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向教育部开办“西藏民族班”的实施方案,以及原重庆市教育局关于同意将“四川省重庆第三十一中学校”改名为“四川省重庆藏族中学校”的决定相关文件。该校是全国首批在内地开办的西藏学校之一,不仅见证了40年来重庆教育援藏的时代变迁,更为西藏地区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接班人。

1996年学校正式更名为“重庆市西藏中学校”,并沿用至今。

据统计,重庆西藏中学创办以来,为西藏地区培养了上万名学生,2600余名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到西藏工作,成为西藏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如益西加措、丹臻群佩、卓嘎曲措等。

“在重庆西藏中学,除了藏文老师,其他各学科老师均是重庆当地的老师,与其他重庆重点中学一样。”来自昌都市察雅县中学的藏文老师叶旦加告诉记者。

重庆西藏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现有西藏学生1387人,连续8年初中办学质量名列全国前茅,进藏干部子女班中考总分长期位列9所学校前三,各类高考指标位于全国前列。重庆西藏中学三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据介绍,重庆财政对重庆西藏中学的学生不仅按照每生8000元/年给予公用经费补助,对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1250元/年,并对重庆西藏中学给予每年400万元发展经费支持。2019-2023年,重庆市教委划拨学校建设资金达5000万元。

为把重庆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惠及藏族孩子,2014年秋季起,重庆市教委安排部分重点中学面向昌都籍学生开设昌都代培班。代培学生散插在重庆多所重点中学,与当地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开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的教育模式,为汉藏学生自幼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截至2024年,重庆已为昌都代培初中生770名、高中生472名。

此外,重庆市教委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中职学校举办重庆西藏中职班,促进重庆西藏中职班与高职院校间的衔接,近5年,重庆市优质中职学校在西藏招生114人。

在重庆各层次招生计划中,也最大限度向西藏倾斜。2020年以来,累计向西藏投放本专科招生计划1575名,其中本科477名、高职专科1098名。

建功雪域高原,巴渝园丁共育格桑花

除了让西藏部分孩子走出去,更直接更广泛的教育援藏方式是重庆优秀教师远赴雪域高原,用青春和汗水,与西藏教师一道共同浇灌格桑花。

2015年8月,中央召开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启了教育“组团式”援藏新纪元。

从2016年起,重庆市教委牵头负责教育“组团式”援藏工作。当年8月,重庆市首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50名优秀教师进驻对口支援的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据领队黄垚介绍,50名优秀教师90%以上来自重庆市重点中学,均系教学和管理一线骨干,平均教龄18.5年。

当初,来自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的历史老师陈云应该没想到,这竟开启了他和昌都一高学生长达9年的师生情缘。

课间,陈云的学生都亲切地称他为“陈巴拉”(陈爸爸)。

在第一次援藏结束前,学生次成平措不舍地问他:“陈巴拉,您明年就要回重庆了吗?”陈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以实际行动向组织申请了第二次援藏、第三次援藏,成为重庆援藏时间最长的教师。他说:“能被组织需要,为西藏基础教育送一片云雨,此生无憾!”

图片2
2022年高考前夕,陈云在学生校服上题语鼓励

据统计,重庆市先后选派了三批次90名优秀教师“组团式”援助昌都第一高级中学,55名优秀教师参与“万人援藏援疆支教计划”对口支援察雅、芒康、类乌齐三县学校。

据统计,援藏教师在昌累计听评课4800余节,举办讲座100余堂,教研活动1000余次,留下了《我的援藏故事集》《援藏教师论文集》等50多期,《援藏教师论文集》《援藏教师总结集》等100多万字的文图资料,为昌都教育留下了诸多精彩注脚。

聚力短板弱项,改善教学硬件设施

长期以来,艰苦的教学环境一直困扰着雪域高原的师生们。尤其每年秋冬时节,裸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常被冻爆;零下十几度的室温,同学们即使穿着厚重的棉衣,依然无法抵挡寒冷,不少同学手上长出大大小小的紫红色的冻疮;老旧的日光灯根本无法达到《中小学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视力健康;矿物质超标的自来水常常喝坏孩子们的肚子……

困扰师生的,就是重庆援藏关注的、聚力解决的。2016年以来,重庆援藏工作队以“甜起来、亮起来、暖起来、联起来”为目标,在“一区三县”先后实施“净水工程”“明亮工程”“温暖工程”,有效改善了教学环境。

图片3
课间,同学们到直饮水机前接水饮用

2022年,重庆援藏投入100余万元实施“净水工程”,将昌都一高教学楼、办公楼、寝室所有楼层安装上直饮水设备,确保了24小时卫生安全用水;投入1400余万元的供暖工程于2023年11月15日全面启用,教室、寝室、办公室全部安装上了供暖设备,让广大师生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在温暖的教室教学,在温暖的宿舍休息。

2023年,重庆援藏投入150余万实施“明亮工程”,实现了昌都一高灯光照明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全覆盖,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 。

图片4
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渝阅读书角

昌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察雅、芒康、类乌齐三县重点学校的“净水工程”“明亮工程”“温暖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类乌齐县中学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争取在今年冬季来临前完成施工,让孩子们早日在温暖明亮的环境中学习,喝上干净卫生的直饮水。

在雪域高原,有的地方是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有的地方甚至就没有学校。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里最稀缺的不是大学、中学、小学,而是幼儿园。

由于农牧民居住相对分散、村落与城镇间距离较长,加之父母教育意识淡薄,造成部分偏远地区的幼儿无法及时入学。

那些年,很多偏远农村的孩子干脆就不上幼儿园,年纪到了,直接上小学。他们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没有经过启蒙训练,是真正落后在“起跑线”上的群体。

鉴于此,为了让优质学前教育更广泛惠及农村的孩子,重庆援藏工作队把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幼儿园作为教育援藏的重点:2017年,发动重庆市江北区等主城五个区县,共安排资金6430万元,新建昌都市三江源幼儿园、察雅、芒康、类乌齐幼儿园,目前均已投入使用,把标准化幼儿园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图片5
芒康县重庆幼儿园俯瞰图。郑小忠 摄

幼儿园建成后,重庆援藏工作队申请选派多批次柔性援藏教师团队,让幼儿园软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直接解决附近上千名幼儿的“入园难”问题,让优质公平学前教育更加广泛惠及受援三县适龄儿童。

据统计,自1995年对口援昌以来,重庆共投入教育援藏资金1.4亿元,实施了46个教育援藏项目,各级各类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开展青蓝结对,促进师资队伍能力提升

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为昌都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师资队伍,是教育援藏的重要目标。重庆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拜师结对”,要求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结对发展,共同进步。来自重庆市璧山区来凤中学的正高级教师雷洪兰,从事高中语文教育近30年,这是她援藏的第五年,她结对帮带的徒弟是普布泽仁。结对以来,雷洪兰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论文撰写、学生教育、生涯规划等方面对普布泽仁进行了系统指导,让他很快成为学校语文教师中的骨干,2023年普布泽仁成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普布泽仁称赞道,雷老师不仅是他工作上的前辈,更是生活中的大姐姐。

图片6
雷洪兰(右)与普布泽仁讨论教案

此外,重庆援藏工作队还实施了教研员培训工程,培训昌都市教研员52名;2012年以来,先后组织892名教师赴渝研学。昌都一高与重庆市西藏中学联合开展“云课堂”“云教研”等线上活动45场次,培训教师258人,组织开展青年教师线上交流活动45场次。

昌都一高校长、重庆第三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领队徐和建表示,援藏以“质量提升行动,教师修远行动,红色文化浸润行动,特色发展彰显行动,安全文明校园建设行动,雪域雄鹰培育行动”六大行动为指引,积极推进“共同展示一堂课”“命制一张卷”“设计一本作业”“指导一种学法”“开展一次集体教研”“实施一项课题研究”等“六个一”工程,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升当地教师业务能力和理论素养。

2023年7月,“重庆名师送教入昌”活动,来自重庆的知名校长、园长、老师,以及重庆市教育系统干部深入昌都各学校进行“结对交流”,开展多场高质量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联合教研、听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

关注心理健康,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019年8月,来自重庆市忠县中学的何普惠,曾通过“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在昌都类乌齐中学支教一年半。在日常教学、家访过程中,何普惠发现藏族学生对学业成绩和职业规划并不清晰,自我发展意识并不强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于是,在教学之余,她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来到昌都一高后,何普惠开创了“红色讲坛”,通过微党课、励志演讲等形式,用充满爱的党建工作滋润高原格桑花、激励着一个个青春的灵魂铸牢红色革命信仰;她开设了女生“解忧铺”信箱,收到学生来信上百件,及时准确了解女学生思想动态,千方百计帮助女学生排忧解难、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图片7
何普惠在世界读书日组织读书分享会

现学校高二9班学生仁青卓玛是何普惠在类乌齐中学支教时的学生,母亲患病,长期和舅舅一起生活,一度对读书丧失兴趣。何普惠得知情况后,为她送去必要物质帮助,在精神上积极鼓励她,让她重拾读书的希望。

2022年11月,学生江永卓嘎通过了事业单位考试,成为洛隆中学的一名老师。她第一时间发消息给何普惠,感谢多年来她对自己的资助。

何普惠在日记中写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而来,为高原孩子生命的张力而来,为更好的自己而来!”

……

在重庆教育“组团式”援藏努力下,昌都一高成为昌都地区师资力量最雄厚、办学规模最大、教学设施最好、辐射示范作用最强的一所重点高级中学,也是贯彻科教兴昌战略、面向新世纪重点建设的学校之一。

2019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公布了自治区级示范高中学校评估结果12所名单,昌都第一中学成为唯一上榜的昌都高级中学。

2020年,昌都一高成为“全国文明校园”。

2023年高考,学校参考812人,本科上线率达84%,创历史最好。

图片8
昌都一高校园一角

强化辐射引领,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援藏工作队如何充分依托昌都一高自身优势,建设昌都教育共同体,辐射带动察雅县、类乌齐县、芒康县3县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区域协同发展。

2021年5月,“渝昌教研工作坊”在昌都一高揭牌,每年投入100万资金用于工作坊开展工作,是西藏自治区首个教研工作坊。工作坊以教材培训、课标解读、教材教法培训等为核心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示范课、送教下乡、同课异构、赛课等活动为抓手提升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以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学生社团建设等为平台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广泛开展教研活动400余次。“我们还启动了‘雪域雄鹰’计划,让优秀的学生到重庆、北京等地开眼界长见识,开展‘鸿鹄计划’鼓励昌都全市优秀师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援藏队员、副校长龙潭说。

图片9
渝昌教研工作坊

拥抱数字教育,实现重庆名校资源共享

2023年8月,昌都一高“巴蜀云校红岩班”建立。9月,投入150余万元的“渝昌教师交流共享中心”正式启用。投用以来,先后引进了重庆巴蜀中学云校、重庆市教科院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等优质教育资源,开放网络课程、开展线上教研,辐射带动本地教师2520余人次,实施昌都市级科研课题8项,形成研究成果1098份,受益学生2557人;建立“空中课堂”,开展线上教研216次、线上授课1920节、线上辅导2200余次,覆盖昌都一高和受援县学校学生1.7万人

2024年5月,“巴蜀云班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学校”揭牌,重庆名校“巴蜀中学”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对昌都市六所高中师生全面开放,“同教师、同授课、同教研、同测评、同实践”等12项教学资源云同步,开启了昌都高中教育数字化新篇章。

图片10
昌都一高巴蜀云校揭牌仪式

渝昌协同发力,推动职业教育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与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共建茶艺实训室和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提供素质提升网络课程资源600门,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改工作,指导其建立在线课程建设制度,指导昌都职校民族美术专业实训室、汽修、建筑实训室设计建设,提供50万元援助款,帮助其购置宇通旅行车,用于改善昌都师生交通出行;帮助其购置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用于建设双向视频会议室,切实解决两校区交流学习不便问题。

2021年,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援助昌都技工学校777万元,用于室内装修改造、教学设备采购,3名柔性选派教师牵头完成学校室内装修和实训室建设,推动昌都技工学校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牵头校园文化、数字校园、实训场地等15个基础项目建设,编写完善各类规章制度135个,推动学校步入职业教育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重庆市人社局协调国家级技能大赛实训基地(重庆市五一技师学院)组建冠军导师团队,全力培养昌都技工学校教师扎西旺堆和学生四郎次仁2名选手。

在2024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四郎次仁获美发项目优胜奖(刷新西藏选手最好成绩),有力促进了藏区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引领昌都职业教育形成技能报国、技能成才浓厚氛围。

图片11
昌都技工学校学生四郎次仁在全国技能大赛比赛中

4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重庆教育援藏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派一批又一批援藏教师赴雪域高原支教,送一代又一代的藏区儿童到重庆求学,双向奔赴间绘就了渝昌情深的美好蓝图,民族情谊更加浓厚,各族师生“五个认同”更加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强烈。

当格桑花绽放歌乐山,当雪域雄鹰展翅巴山渝水,当越来越多的康巴儿女建功青藏高原……我们都应该向这群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援藏教育工作者们真诚说一声:谢谢!

文/王正森

责任编辑:王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