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让新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2024-06-25 06:00:0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用户增长运营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增加19个新职业、29个新工种。此前,已陆续发布了5批共74个新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而催生了更多新职业,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职业”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此次拟增加的19个新职业中,“数字职业”约占一半。正如业内人士分析所说,新职业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也是我国经济不断迭代的内在活力。
新职业是就业蓄水池,意味着新的就业增长点。比如,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双双突破3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求职人数也增长30%;又比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文化产业、老龄健康产业、老龄宜居产业、老龄制造产业、老龄服务产业、老龄金融产业,也就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新职业不断涌现,折射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人社部门及时公布并规范新职业,既能提升从业者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也能促进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扩大求职者的就业选择面。但要实现新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达到“同频共振”效果,不能止于公布新职业目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是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让全社会认识这些新职业、接纳这些新职业;二是要推动新职业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新职业的工时标准、奖惩办法等行业规范,提高新职业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的水平,并积极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各项权益,增强其归属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要提升职业素养。通过设立专门培训途径,在大学设立相关课程等手段,培养职业素养,为行业发展提供储备人才;三是要在高校、社会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合作交流平台,做好新职业人群的配套服务,不断提高新职业的声誉和影响力;四是要加强监管,相关部门要秉承审慎监管原则,加强对新职业相关平台公司及其从业者的监督和管理,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为新职业人员解决好后顾之忧,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职业是择业就业的新舞台。期待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担当、积极创新,助推新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期待有更多人加入新职业,助力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加速传统行业升级换代,实现新职业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刘纯银
责任编辑:余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