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和这位专家一起“话”三峡
2024-06-28 07:05:14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听新闻
6月27日,重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李禹阶以《三峡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为主题在湖广会馆举行讲座,吸引了许多听众冒雨前来。讲座中,他对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社会风貌、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还详尽阐述了三峡地区历经千年的风俗、文学、航运等演变历程,全面呈现了三峡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次活动由渝中区文旅委、中共渝中区委宣传部主办,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重庆湖广会馆承办,渝中母城文化公司等单位支持。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而三峡文化在长江文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古以来,三峡文化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且鲜明的文化特色。”讲座伊始,李禹阶首先回溯了三峡文化的前世今生,“三峡不仅是我国古人类文明的摇篮,更是迄今为止亚洲地区所发现的古人类发源地,其高山峡谷的地理空间与人文环境共同塑造了三峡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进一步指出,三峡文化涵盖了移民文化、航运文化、军事文化、诗词文化、建筑文化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蕴含了无穷的宝藏。
具体而言,航运文化深植于大江航行的历史之中,催生了因航运而繁荣的三峡城镇文化。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登上过央视春晚的川江号子,它是船工们在艰苦航行中为提振士气而产生的独特音乐形式。而三峡城镇文化则源于三峡地区是交通要地,催生了一系列特色城镇,如巫山、大昌、奉节等。这些城镇因物流、商业活动而成为文化交流和物资集散的中心。
长江是诗歌的圣殿,历代歌咏三峡的诗作超过4000首。谈及三峡诗词文化,李禹阶引用了众多诗句。他表示,由于三峡地区山水和文化的奇幻与浪漫,吸引了李白、屈原等众多诗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
说起移民文化时,李禹阶指出,湖广会馆正是由来自湖广的移民建造。他表示,三峡地区历史上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移民在地方风俗、生活习惯、语言、饮食等方面都保留了原籍的特色,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也为处理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社区重建等复杂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三峡文化能够‘阳春白雪’,也能够‘下里巴人’。”讲座尾声,李禹阶总结道,自古以来,三峡地区便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资的集散中心,各类文化交流在此汇聚,形成了开放的文化特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三峡文化也保持了其固有的传统性,构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可以说,三峡文化是包容性与通俗性、浪漫性与悲壮性、群体性与坚韧性、刚健性与质朴性、开放性与传统性的结合。”
“三峡文化不仅是重庆乃至中国南方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展望未来,李禹阶呼吁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三峡文化,让三峡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潇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