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三:源于传统勇于创新
2024-06-28 21:36:05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书画家简介:
杨哲三,笔名单一,号石牛,1949年生于重庆。现为:重庆市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终身荣誉会员,重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冯玉祥诗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名人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中山书画社理事,重庆盘溪画院副秘书长,重庆江北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巴渝印社会员。
从小就向父亲学习书法,常听父亲及母亲讲祖父、外公如何画画。在他们的影响下,从小爱上书画,在家藏书画法帖中学习临摹了很多名人书画,13岁后开始向江友樵、晏济元及四川美术学院老教授杨主一等书画名家学习传统的中国书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其作品得到晏济元、杨主一、杜显清等老师好评。如晏老98岁题他在十几岁时画的《长江万里图》:“杨哲三临抚此图,其大意可贵。”杨主一题:“哲三善画山水笔墨飘逸,线条流畅,朴拙雅凿,前途无量也。”杜显清2003年1月2日给哲三书信评论:“我见到哲三画《神女应恙》作品特别高兴,画得甚好,不仅意境好,而且造型语言甚佳、生活气息甚浓,黑白关系和单纯的色彩处理亦好,技巧不仅精到,而且气势雄伟,我看出你功底很不一般,应该说是山水画中的优秀者。你是山城绘画界的希望。”
1983年关山月在来渝的一次观摩会上,见他的一幅江津石门写生画作品,看了很久后评论说:“画得不错,表现技法好,四川山水真美啊。”杨哲三在长期向传统学习和坚持写生中,求新求变,创造出了自己的行笔潇洒、线条飘逸、刚柔兼备、浑厚华滋、宁静淡雅、意境深远、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风格,得到行家好评。
杨哲三从1972年起参加数十次国内外书画大展,多次获各类大奖,并在数十家电视台、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2012年重庆电视台“收藏栏目”专题介绍杨哲三书画艺术;2017年重庆广播电台“精彩人生”栏目用一小时现场直播著名画家杨哲三艺术人生。他的作品入选《20世纪文化大系列书画卷》《当代书画艺术大典》《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展作品选》等辞书;1972年与阎松父合作《深山运粮》入选《延讲》发表30周年书画展,1982年《嘉陵之春》入选四川职工美展,1985年参加重庆第一届篆刻展,1999年《出峡图》参加国际金鹅书画大赛获铜奖并在纽约华人艺术中心展出入选优秀作品集,2001年《红岩春色》入选金彩七月中国画展并被选入国画院优秀作品集,2002年《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延讲》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2006年《红岩曙光》入选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书画展并入选优秀作品集,2006年《红岩春色》入选重庆第三届职工艺术节、获绘画二等奖,2005年参加全国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2009年在全国“第六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中获“50名当代山水画艺术家杰出成就奖”,2017年《海龙屯写生》入选民盟中央美术院全国美展并入选画册,2018年8月作品《观瀑图》参加北京荣宝斋画院彭水写生作品展,并入选画册。
曾经策划主办1996年当代名家中国画展(观音桥),1999年迎新千年“金秋重庆名人书画展”(解放碑金鹰广场),2002年迎春书画展(杨家坪)等多次大型书画活动,得到书画名家支持并获得好评。
杨哲三作品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及联展,并出版《杨哲三画集》《杨哲三山水画选》《中国最具有收藏价值艺术家杨哲三》《随缘墨韵中国画集》等作品集。
杨哲三长期参加大型拍卖公司书画拍卖会,得到藏家追捧,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源于传统勇于创新
文/杨哲三
我1949年生于重庆一书香世家。从6岁起父亲杨云就教我写字练书法,并常听父母讲祖祖、外公教私塾时一些与书画有关的故事,受到启发,从小就萌发了对书画的兴趣与爱好,经常临摹家藏书画法帖。
八、九岁就一人在河边、山村写生,兴趣极浓。我十来岁就认识了一些知名画家。因为买宣纸,到重庆《淳辉阁》画廊认识了经理孟重宇老师,在那里也见到很多书画名家,如苏葆桢、江友樵、廖怡泽等。后来我拜江友樵老师为师做入室弟子,终身受益。
我还向晏济元、廖怡泽、四川美院老教授杨主一、杜显清、李来源等学习,时常上门请教,得益良多,因而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我来到江津,这里风景秀美宜人。我常游山玩水,远观近看,迷人的景色更促进了我画画的兴趣与将来成为一名画家的理想。在这几年的实景中,我创作了大量写生作品。身临其境的感觉,游离于山水之间,这也是为何我的画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生活过的地方就是我几十年创作的源泉。
在上世纪我就拟“以传统为源,以自然为师,取百家之长,探索创新,持之以恒。相信艺可进焉”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当然传统艺术离不开个人修养、学识,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我很重视开阔眼界,去过日本参加大展,获特别大奖;1999年在美国纽约华人艺术中心参加《金鹅碑》艺术大展获铜奖,及数十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曾被数十家媒体、电视、报刊、杂志宣传。为了深入生活,曾去过云南、湖南、四川、福建、贵州、广西、广东及重庆名山大川写生,加强了我的创作能力。
在创作时要有感而发,不简单地追求形式,在不同的地方创作要彰显地方特色,要用不同的技法来表现,笔法、墨法的皴、擦、染、点都得变化有新意。
中国画作品一定要有可读性,在笔墨表现上的书写性,能表达作者的内在情感,还要有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全方位的学识修养完整的表现。在技巧上要体现笔墨干、湿、浓、淡,线条自然、轻松,轻、重、缓、急自如的美感。一幅好的作品是给读者以美的欣赏和精神的享受。
绘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要有新时代的创新意识,开拓视野。如我创作的《红岩曙光》《江北潮音寺》等作品都受到当代审美思想影响,并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但传统艺术必须扎根于自己民族的沃土,最终要创作出有民族性及自我风格,博采众长、彰显特色、敢于创新的,展现中华大地美好河山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