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 | 胡友平被追授“见义勇为”是对主流价值的有力宣示-华龙网

两江评 | 胡友平被追授“见义勇为”是对主流价值的有力宣示

2024-07-02 19:26:18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7月2日,在苏州“6·24”持刀伤人事件中,为保护日籍母子挺身而出阻止暴行,不幸伤重离世的55岁女子胡友平,被授予苏州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同时,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苏州将设立“友平见义勇为基金”。

面对持刀行凶的歹徒,胡友平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壮举让人感动,完全当得起“见义勇为模范”的称号。从外交部的回应、媒体的发声,再到苏州市的追授,无数网友自发的线上线下哀悼纪念,无不彰显中国社会一以贯之的主流价值取向:尊重理性与常识,赞赏善良与勇敢,崇尚英雄。

根据亲友的描述,我们得知胡友平生前的种种细节,“顾家、会为家付出的人”“擅长做点心,还拍抖音玩”“做过很多工作,尝试做了几次生意,但都不太成功”。完全就是那种我们经常会见到,却不太会注意的普通阿姨。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女性,却能在面对歹徒时毫不犹豫作出“拉住犯罪嫌疑人,让别人趁机躲开”的勇敢行为,这难道不是在平凡的日常里坚持善良与勇敢,“小人物胸中有大爱”的最动人书写吗?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见义勇为者。截至2022年9月的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各地确认和表彰见义勇为人员10万名,绝大多数的他们,都是像胡友平一样的普通人,挺身而出的那一刻,并没有太多时间思考,完全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选择,这种下意识,是对暴力的坚决抵制,更是对正义和良善的朴素认知。理应被推崇,更应该对我们形成一种有力的道德感召。

然而,网络上却出现了极小部分类似于“救日本人,评见义勇为合适吗?”的言论,更有甚者,给胡友平贴上了“汉奸”的标签。这些言论,不仅是极端狭隘的“民粹主义”,更缺乏基本常识。

无论是针对谁的恶性袭击事件,都不应该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的。环境的安全和稳定,不仅影响人民的安全感,也会影响投资和营商的信心。我们理解国人对于日本复杂的情感,但铭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不该用狭隘的仇恨拉低人性的光辉、品格的高尚。

相信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善恶是非的标准是一致的,也是清晰的: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犯罪。中国是开放的社会,极个别歹徒不能代表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对善举,我们要勇敢维护,不能让极端的“民粹主义”把普世的价值观带偏。

苏州市的此次追授,及时且必要,会鼓舞和安慰更多的普通人,也会有力震慑那些潜在的极端行为和偏激思想,而“友平见义勇为基金”,除了发挥榜样力量,也能通过价值观上的褒扬和物质上的支持,让更多的人敢于挺身而出,让这个社会“更勇敢”,树立鼓励“见义勇为”的标杆,传播中国人勇敢友善的国际形象,是我们所乐见的。

作者:杨金行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