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华师中旭校长陈珍国:用世间的美好,去唤醒、成就孩子的美好-华龙网

重庆两江新区华师中旭校长陈珍国:用世间的美好,去唤醒、成就孩子的美好

2024-07-04 15:05:52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从上海到重庆,从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到华师中旭,从“院长”到“校长”,深耕教育40年,作为三所示范性高中的主要创办者、上海教育圈“大满贯教师”,他只身来到重庆,住进了学生宿舍。他就是重庆两江新区华师中旭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特级校长陈珍国。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号召,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办了华师中旭学校。2020年,在华东师大的邀请下,陈珍国怀揣理想来到重庆,开始了打造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样本的教育实践。

建校近五年来,陈珍国始终秉承着“用世间的美好,去唤醒、成就孩子的美好”这一教育理念,带领学校打造“A-STEM”人文科创教育特色。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A-STEM”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获评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民办学校典范学校、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优秀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等荣誉。

图片
陈珍国同孩子们在一起。

多元课程中的“风景”

从中国STEM行知科创节到华东师大校长年会,再到两届中国家校社共育三十人论坛……华师中旭每年都有一场教育思想的盛宴,吸引着全国的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和教育同行们。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树荫下的一群小主持人,对于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内涵、发展历程,他们如数家珍。“一草一木皆课程”,这便是学校设计的空间课程。

“美好是多元的、个性的,是各美其美的。而多元的课程正是成就孩子美好的重要载体。”陈珍国表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统筹育人“供给端”与“需求端”,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精准对接,构建了“五大书院课程”,形成了五大课程群——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群。从教与学的关系入手,大力推进C-PBL课堂教学改革,这是基于6C的项目式学习,即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力(Culturalcompetency)、审辩力(Critical thinking)、创新力(Creativity)、沟通力(Communication)、合作力(Collaborations)和网络胜任力(Cybercompetency)。

人文引领的跨学科学习课程群。A-STEM,即“人文引领的学科融合性教育”。陈珍国把“STEAM”中的“A”提到前面,并将其内涵从狭义的艺术教育扩展到广义的人文教育,依托加州大学伯克利人工智能实验室、未来汽车实验室、未来飞行实验室、BIT实验室等未来智能学习空间,开发了A-STEM系列课程,培养知行合一的未来杰出人才。

“两礼十节”活动课程群。每月学校根据节日、节气等定下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活动。通过对节日、节气的整合,形成了连接外部世界的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图片

基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生涯规划课程群。对话行业精英,拓宽学生视野,提升职业技能。学生成立项目组,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始校内“创业”。依托未来田园实验室,创建了“万物鲜”平台,学生们承担田园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生产销售各项职责,在沉浸式的职业体验中,寻找未来的成长目标和发展方向。

全生命周期质量关护课程群。一方面,学校体育课程丰富多彩,如篮球、足球、排球、网球、冰球、棒球、攀岩等。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行危机干预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如亲子心理剧、心理专家进校园等,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

C-PBL课堂的最美样态

5月21日,华师中旭第五届C-PBL课堂大赛决赛如期举行,8位选手向评委专家、现场老师和家长们展示了C-PBL课堂的最美样态:语文课上,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诺曼底号,演绎生死抉择;数学课上,学生们共同探秘数字的魔法城堡;英语课上,师生一起为外国友人手绘重庆旅游导图;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学生现场做起了阳光与影子的小实验……

陈珍国表示:“孩子的美好,一定是可持续的,是基于未来的、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因此,一场围绕“教与学”的变革在华师中旭全面开启。2019年,建校之初,华师中旭就开始了C-PBL课堂样式的探索与实践。5年时间,陈珍国带领团队,不断挖掘C-PBL课堂的内涵,寻找改革的突破方向,从最初的问题化学习1.0,走到如今的项目式学习2.0。学校还制定了C-PBL课堂评价量表,从评价的角度助推C-PBL课堂改革,让课堂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探索“5G+智慧教育”,是华师中旭为课堂赋能的另一抓手。近年来,借助两江新区打造智慧教育高地的东风,华师中旭启动了智慧教育2.0工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智慧课堂和双师课堂,极大提升了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路径,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

“双减”背景下,C-PBL课堂有了“智慧”加持,不仅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更成为华师中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路径。连续两年,学校中考联招上线率、期末抽考成绩均稳居新区前列。五年来,学校师生参加教育部竞赛白名单赛事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组织的各类竞赛,总计获奖3100多项次。

图片

未来学习者的创造之旅

“未来的美好,需要学生去创造。要创造美好未来,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要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批判性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因此,华师中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在这样的理念下,华师中旭少年科学院诞生了。在科学院中,“小院士”们如何学习呢?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中藏着哪些“秘密”?塔吉克族的“鹰笛”如何制作?武隆仙女山真的有化石吗?当一天国宝饲养员是什么体验?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在哪里……2023年10月,在少年科学院的一场答辩会上,学生们展示了暑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从民俗民风到古建筑、传统服饰,从地质研究到彩票经济学,从中国服饰到西方服饰的演变,学生们查阅了大量文献,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寻访了专家,经历了一次难得的成长之旅。当然这还不够,学生们以研究性学习为出发点,开启了发明创造之旅。智能风扇、编钟学习助手、自动垃圾收集机器人、AI生态养殖、轨道旋转重力中心、留守儿童智能卡片、智能红绿灯……每一件发明创造,不仅凝结着学生们的智慧,体现着他们的创新精神,更能看出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对需要帮助之人的一份爱心与责任。

作为少年科学院的特聘导师,中美英三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表示:“相信未来,只要同学们保持这样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你们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国科研的主力军。华师中旭少年科学院的模式,极大有利于学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值得所有学校学习的榜样,值得推广。”

陈珍国介绍到,“少年科学院”下设数学、生物、地理、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社会科学等研究所及校外科技活动基地,采取学长制培养模式,定期举办“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组织成员走进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各大科普场馆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参加野外科学考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心”老师眼中的“春天”

“工作19年来,我从未感受过这样美的春天!”今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成员校第一批跟岗研修结束,从上海归来的封传梅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每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的支持下,华师中旭都会派出骨干老师参加成员校跟岗研修活动。老师们在华东师大附小、二附中等上海名校,深入课堂,观摩德育课程,参加教研活动,与名校教师进行深度交流、沟通,听取华东师大教授们的专题讲座,零距离的接触,让大家收获满满。在教育理念与教育实操能力层面,都有很大提升。这只是华师中旭学校培养“五心”教师的冰山一角。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陈珍国提出,“在成就孩子的美好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即从传统的角色转变为创新意识的唤醒者、创新情景的设计者、创新资源的整合者、创新过程的激励者、创新发展的支持者。”为此,他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了仁爱丹心、专业匠心、拼搏雄心、合作同心、服务核心的“五心”教师文化。改革教师评价系统,构建五级教师成长评价系统,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依托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市教育学会、重庆市教育学会等,搭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级教师工作室、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名师工作室等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以课题研究促教师内驱力的提升,目前学校已有6项省部级课题立项;搭建国培计划、华东师大联合教研和新区教师培训、“问道未来”校本培训的三级培训网络,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建校以来,学校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为校级、区级骨干教师,在教育部精品课评选、市级教育教学工作案例评选、新区优质课竞赛中,500余人次获奖。

图片

在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陈珍国还担起了为区域培养名师、名校长的重任。2023年2月,两江新区中小学校长领导力陈珍国名师工作站成立。工作站的成员是来自新区9所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和中层管理干部。这是新区教育局以工作站为平台,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举措。

同年12月13日,工作站2023年度工作考评会议如期举行。一年以来,学员们在陈珍国“用世间的美好,去唤醒、成就孩子的美好”这一教育观的启发下,“学有思、研有方”,积极投身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活动。工作站成立以来,学员们共计开展了23场专题讲座,发表论文23篇,参与课题研究29项,出版教育专著3部,形成教育典型案例28篇。

“学用结合,重在运用;学改结合,重在学校发展;改悟结合,重在经验积淀、理论提升。未来,工作站将继续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教育视野和开拓创新精神,并具有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的教育家型校长,为建设教育强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陈珍国如是说。

家校社的美好“和声”

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家校社共育三十人论坛两届论坛中,人民教育家于漪亲笔书写贺信,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云端参会,原重庆市教委主任黄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等来自多地的教育大咖齐聚山城,与线上200多万网友一起,共话“双减”时代家校社共育的热点、难点、痛点,探讨家校社共育的新路径、新举措、新机制,为全国教育界献上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两届论坛涌现出许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经典案例和做法,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其中,华师中旭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优中心”共育治理模式备受关注。

作为论坛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陈珍国强调,成就孩子的美好,需要一个信任、协同、共育、共生的育人生态系统。“未来学校必然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共育生态系统,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共育生态系统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教育主体各司其职,既有分工,更有合作。”

对内,陈珍国积极推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变革,设计了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课程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四中心”管理模式,以教师卓越发展引领学生卓越发展,以两个优质服务保障师生两主体的卓越发展。对外,以学校、社会、家长为主体,对教育资源进行统整,成立了全国首个“中旭校家社协同育人委员会”,下设课程资源部、社会实践部、发展支持部、国际交流部、外联宣传部、家长俱乐部、公益行动部七大部门,内外联通,构筑起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
图片

后记

宋代诗人杨公远在《次金东园农家杂咏八首》中写道:“老翁榾柮炉边坐,幼稚檐前负日暄。”榾柮,直意为木柴块和树根。老榾柮,即一节老木柴块、老树根。陈珍国将“老榾柮”作为微信名,既是其谦虚之词,也颇有老骥伏枥的壮心和春蚕吐丝的执着。2024年,陈珍国刚好步入耳顺之年。在这样的年纪,很多人会选择安享晚年,但依然壮怀激烈的陈珍国,选择了重新出发,始终执着于“用世间的美好,去唤醒、成就孩子的美好”。华师中旭的师生是幸运的,这场属于他们的美好旅程,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