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 重庆大学生走进“守艺人”的世界

2024-07-05 20:39:25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7月2日到4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入永川、石柱、荣昌等地的乡村之中,感悟一代又一代“守艺人”的匠心精神。

学生们正在体验棕编非遗技艺。受访单位供图
学生们正在体验棕编非遗技艺。受访单位供图

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更多青春力量加入到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公益行动中。

在石柱洗新乡丰田村,志愿者们不仅学习体验了棕编非遗技艺,还拜访了八旬老篾匠,从老一辈工匠身上汲取知识与灵感。学生们还协助拥有百万点赞量的网红“棕编爷爷”进行直播,向广大网友展示棕编产品,让网友近距离欣赏这门精湛技艺的独特魅力。

学生们正在参观夏布制作。受访单位供图
学生在体验夏布制作。受访单位供图

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历史悠久,其制作过程复杂精细。在专业工匠的引导下,志愿者们观摩了从打麻、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到织成布料的全过程。他们惊叹于这一过程的繁复,同时也对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表示由衷的敬意。

学生们正在参观折扇工艺。受访单位供图
学生们正在参观折扇工艺。受访单位供图

荣昌折扇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历史悠久。非遗折扇传承人尹春莲现场为志愿者详细讲述了荣昌折扇的历史。据介绍,荣昌折扇厂倾注了四代人的心血和精力,也承载了四代人的独家记忆。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守”艺人的匠心精神,才让传统手工艺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

民间传统技艺的代代传承,离不开手艺人们的坚守。尹青莲告诉志愿者,荣昌折扇制作工序繁琐,从取料到成扇16道工段、145道工序,一般来说,两个月方能成一扇。随后,她向志愿者们详细演示了糊扇、折扇以及抛光打蜡等制作工序。“老师熟练操作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造就了岁月沉淀。正是全手工的坚持,才让荣昌折扇脱颖而出。”有学生说。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而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有学生说,本次三下乡活动让他们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通过亲身体验这些传统工艺,有学生表示,未来,他们将把这次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并重视起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