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千户“专精特新”企业、发放百亿专项贷款 重庆农商行如何以“数”赋“新”?
2024-07-18 16:15:42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 从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到提速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庆正站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锚定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离不开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而在新产业、新赛道布局过程中,相关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或成长阶段,不但规模有限,抗风险能力弱,而且还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创新。为此,从金融活水源头入手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支撑,是重要一步,也是关键一环。
面对“新”命题,金融机构如何发挥资源配置枢纽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和全方位金融服务?又该如何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作为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A股简称:渝农商行,股票代码:601077.SH)以金融担当和切实行动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金融赋能,打造本土“专精特新”企业最强支撑力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庆农商行积极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不断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健康发展,促进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该行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持续加大对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密切关注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33条产业链等重点领域的信贷需求,通过专项激励、定价优惠等举措,切实支持小微企业、科创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存量均居全市第一。
为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年5月,重庆市首家科技支行——重庆农商行江津双福科技支行正式揭牌成立,精准赋能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随着科技专营支行的成立,重庆农商行科创企业信贷规模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至570亿元、支持企业数量增至3379户,并投放了全市80%以上的创业担保贷款。
在助力重庆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方面,重庆农商行同样力度满格。通过在优化行业投向、倾斜信贷资源、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综合发力,该行过去一年新投放制造业贷款占全年新投放公司贷款近30%。
结合“专精特新”企业高技术属性和轻资产特性,重庆农商行推出了具有“额度高、期限长、云签约、可续贷”等特点的“专精特新”专项贷,2023年累计向近1100户“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50亿元,年末“33618”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657亿元,份额位居重庆首位。
价值创造,数字化转型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重视科技创新,不但有助于推动社会从技术进步中获得高质量发展动力,也有助于从内部培育先进生产力。
重庆农商行在以金融专长提升科技赋能水平的同时,也在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和能力重塑,持续打造高效化的系统流程、智能化的服务渠道以及多元化的数字场景,全方位打造“数字农商行”,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
比如,在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下,重庆农商行深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打造智慧办贷流程。通过大数据建模进行规则分析和模型训练,该行从传统的“经验导向”向现代的“数据导向”转变,逐步改变过去依赖财务指标和专家经验判断的风控思维,转而树立以大数据量化为基础的授信审批决策理念。
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智能数据决策平台总计提供决策服务4.22亿笔,日均115.6万笔,同比增长1.56倍,决策成功率达99.9%。
在业务、数据、科技、渠道融合之下,通过“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三步走,重庆农商行不但降低了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也向企业提供了更优质、更快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如今,该行的小微贷款线上用款替代率已超过90%。
同时,基于5项国家级试点资格、144项专利授权的自主创新优势,重庆农商行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潜力,持续赋能智能风控等领域,公司类贷款规模及占比去年双双提升的同时,公司类贷款短期和中长期不良贷款反而呈现“双降”态势。截至2023年末,该行公司贷款不良率降至1.04%,较上年末下降0.4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据悉,为保障数字化转型顺利落地,重庆农商行仍在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投入每年递增,预计到2025年末,数字化科技型人才在员工中的占比将提升至5%以上,为进一步推动全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为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