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台|“国”字号度假区加身 石柱黄水“冷经济”的热思考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第161期

发布时间:Mon Jul 22 06:00:00 CST 2024

进入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距离重庆中心城区240公里外的石柱县黄水镇,迎来了一年中的高光时刻。

天上黄水,今年大不同。在一举摘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张“国”字招牌后,三伏天再次唤醒人们对石柱的向往。无数游客汇聚于此,21℃的清凉和火热的人气成为鲜明的对比。

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背后,是石柱黄水潜心“修炼”的故事,如何讲好这21℃下,清凉资源转为火热人气和腾飞经济的文旅融合故事,本期《渝州瞭望台》,一起走进石柱黄水,感受这清爽与火热碰撞下的夏日激情。

 

远方的家
偏远山区跻身第一方阵

平均海拔1500米,夏季的黄水有多清凉?答案是,平均气温只有21℃。

黄水的空气质量有多好,体现在退休的王洪秋身上,就是“治住了多年的气管炎,没得那么喘了”。

老王与石柱结缘源于1969年下乡工作,之后也多次到黄水旅游,而真正留住他的,是近几年的黄水。

“早年这边修第一批电梯房的时候我就来过,但当时还觉得交通、生活不方便,前两年来看真的大变样了,住了几个月,回去朋友们都说气色变好了。”王洪秋告诉华龙网记者,他现在也在当地买了房,每年都要过来住几个月,修养身心。

黄水度假区。石柱县文旅委供图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全国新一批2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石柱黄水是全市唯一入选名单的度假区,标志着黄水成功跻身全国旅游度假区第一方阵,成为推动石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清凉的温度是石柱黄水人气“火热”的重要原因,却不是唯一原因。是什么让石柱黄水在重庆一众避暑胜地中脱颖而出?

他的独特在于汇聚了高山气候、高原湖泊、原始森林、特色物产,四大独特自然资源。另外,在这些天赋异禀的条件下,石柱还不断修炼“内功”,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曾经,石柱黄水还是人迹罕至的偏远山区,交通落后、产业欠缺、人口稀少。

度假区美丽自然风光。石柱县文旅委供图

这些短板在2017年迎来发展转机,石柱县启动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区域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创新开发度假产品,在9.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挖高山气候、森林康养、土家文化资源,11个核心度假产品应运而生。

炎夏,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江西等省市的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体验夏日这份“特供”清凉。无论在街上、公园、湖畔、森林,还是酒店,避暑的游客不再因吃住行而烦忧。乘兴而至,尽兴而归。

吃,度假区内有各类餐饮534家,特色餐饮名店21家,“土司王宴”“莼菜宴”“土豆宴”“莲藕宴”四大名宴,满足游客的味蕾;

住,有高端度假酒店、精品民宿、森林木屋、房车营地等360余家,总接待房间数8360间以上,可满足游客的差异化住宿需求;

行,新建沪蓉高铁黄水站及连接道路,度假区实现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4小时武汉、6小时上海,还有4条公交观光线路让游客出行更加便捷……

随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成功创建,石柱还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让游客的旅途更加便捷舒适,让黄水成为游客“远方的家”。

 

近处的“诗”
视听盛宴助力文旅大融合

在石柱,有21℃的清凉,亦有100℃的视觉和听觉盛宴。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啷啰,挑起扁担啷啷扯,哐扯,上山岗欧啷啰……”正在上演的是重庆市首个室内旅游演出项目,土家大型歌舞《天上黄水》。每到黄水避暑季,黄水镇“土家大舞台”都会进行文艺演出。

台上是喜气洋洋的土家演绎,台下是人声鼎沸的观众喝彩。

在黄水大剧院广场上,每晚7点,游客们与身着土家民族服装的演员一起共跳土家摆手舞,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天上黄水》。石柱县文旅委供图

“千人长桌宴”“万人摆手舞”“万人嗨唱啰儿调”……当21℃的清凉与100℃的视听盛宴相遇,意味着,原汁原味的土家风情变得更加具象化。

“退休了不喜欢太冷清,我们去周边考察了一圈,就觉得这里最热闹,文化氛围也浓,每天晚上还有坝坝舞,有消遣才不会待不住。”彭阿姨去过全国很多避暑胜地旅游,但最终选择了石柱黄水,她最看重的是这边的特色活动和广场文化。

石柱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81%。

“原汁原味的土家风情,主要带来参与体验感、视觉冲击感、心灵归属感‘三个感受’,能够让游客放松的同时成为其中一员。”石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

对此,石柱也下了一番功夫。

长桌宴。石柱县文旅委供图

以文塑旅,为增强游客文化体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地改变以往“演员台上演、游客台下看”观赏模式,倾力打造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为旅居中的艺术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

身处黄水,这里有无处不在的土家文化元素,连片成群的土家吊脚楼、精致多彩的土家民族服饰;还有创新打造的非遗广场、土家风情街、文艺候鸟之家等文化体验交流空间;更有定期举办的土家玩牛、轿夫号子、薅草锣鼓、土家竹铃球等非遗展演……

每一个建筑,每一个活动的打造,目的都是让游客在这里体验到真实而浪漫的土家族生活。如此,主客共享,游客不仅是观赏者,更是表演者、体验者,与当地居民一起,共同演绎出一场场文化盛宴,成为度假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一场场长桌宴、摆手舞、啰儿调的欢声笑语,正是黄水土家风情,文化之“诗”的生动注解。

 

腾飞的城
暑气里升腾百亿康养经济

“当暑忆归林,陶家借柳阴。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这是唐代诗人李频笔下的《避暑》。而在黄水避暑,不需要向谁借柳阴,更不需要归隐于树林。

“黄水不仅有美景,更有健康。”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专家库专家黄昌琪这样说道。

这里的健康是特色,更是康养产业。依托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块金字招牌,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游客体验戏水游船。石柱县文旅委供图

另一方面,康养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避暑体验,更为当地商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我们对客房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服务也更加注重融入土家元素,游客们来这里住得更舒适了。”在度假区海拔1500米的密林深处,花语山谷民宿马欢见证了黄水度假区的迭代升级。

历经7年耕耘,石柱康养产业发展从“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康养消费品产业基地”大格局聚焦为“冷水森林疗愈核心区—大黄水康养胜地—县域康养观光体验区”三级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度假区丰富的活动。石柱县文旅委供图

同时,打破传统的避暑游观念,将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大型度假酒店和疗养基地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区休闲观光、度假养生、亲子打卡等旅游生态的发展,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的四季游格局。

2023年,石柱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30.46亿元,仅旅游综合收入就贡献了170亿元,成功跻身2023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这是石柱旅游提档,以及黄水旅游度假区持续提升的结果。

未来,黄水旅游度假区将继续提升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努力成为全国最具生态美、土家味、民族风、烟火气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石柱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主政者说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郭小萍:

以世界眼光培育度假旅游精品 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

“风情土家,康养石柱”近年来已然成为石柱旅游的一块响当当的牌子。而石柱夏季避暑的核心又在黄水镇,所谓“避暑胜地,天上黄水”,早就深刻于人心。

作为旅游资源富集地,石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郭小萍介绍,这里地处神秘而奇特的北纬30°,平均海拔1500米,夏季平均气温21℃,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是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绝佳之地,被评为“中国气候旅游目的地”。

“度假区人文独特、风情浓郁。拥有‘土家文化、巴盐古道文化’两大特色文化名片,还可体验4000年原汁原味的土家文化。”谈到避暑康养,郭小萍表示,立足独特自然资源和特色土家民族文化,石柱成功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第一条是文化体验之旅,沿线有非遗广场、土家大舞台、土家风情街和天上黄水大剧院,游客可以在非遗广场看非遗展演、逛非遗市集;在土家大舞台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在土家风情街感受“千人长桌宴”的热烈氛围;在黄水大剧院一起跳“万人摆手舞”,观看大型土家歌舞“天上黄水”。

第二条是康养休闲之旅,沿线有4A级景区毕兹卡绿宫、康体中心、高原湖泊和金科茶园,游客可以在绿宫体验“森”呼吸、洗肺养生;在康体中心享受中医理疗、瑜伽健体;在太阳湖、月亮湖边观光漫步、看土家姑娘小伙水上对歌;在金科茶园品高山禅茶、赏巴渝新十二景“黄水林涛”。

第三条是运动激情之旅,沿线有体育公园、动步公园、秘境黄水乐园和森林王国,游客可以在体育公园、动步公园尽情挥洒汗水;在秘境黄水乐园与孩子一起加入精灵舞会,享受亲子欢乐时光;在森林王国体验星空露营、空中漂流、丛林穿越带来的户外激情。

下一步,石柱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唱得更响,努力呈现全国最具生态美、土家味、民族风、烟火气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记者手记

重庆山水资源丰富,石柱虽清凉资源禀赋,也容易与周边地区发生同质化竞争。

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取决于借助资源,修炼“内功”的能力。

石柱少数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81%,是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发源地,还拥有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22项市级非遗项目。

通过充分挖掘“土家文化、巴盐古道文化”两大特色文化名片,石柱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是远方的家,亦是近处的“诗”。

石柱的文旅融合,正体现在“千人长桌宴”的热烈氛围,“万人摆手舞”的同趣同乐上……未来,石柱的康养之道如何再踏新阶,理疗、茶园、瑜伽,还有“黄水林涛”,我们且听且看。

记者 陈攀 王钰/文

赵军/设计

徐力超/编辑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