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林红
华龙网讯(林红 通讯员 黄琪奥)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当天上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主任邓国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病毒性肝炎家族中,除了乙肝,还要警惕“戊肝”。
“一定要注意,也不要再喝生水了。”7月27日,感染病科病房内,该科副主任医师郭艳对市民王锵(化名)说。
原来,王锵患病前曾多次食用动物内脏和饮用生水。两周前,他出现乏力、厌油、肤黄、眼黄、尿黄等症状。
来到医院就诊后,王锵被发现体内的转氨酶高达1400以上,后经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他患上了戊肝。之后,郭艳根据他的症状,给予针对性治疗,让他成功康复出院。
“很多人说到病毒性肝炎,都会想到乙肝。其实,在病毒性肝炎家族中,除了乙肝,还有‘甲丙丁戊’肝。”郭艳介绍,其中,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日常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喝生水、吃生食等。人体感染戊肝后,通常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等类似肠胃炎的症状以及肤黄、尿黄、腹胀等肝脏损伤的表现。
“戊肝一般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它,戊肝重症患者可能会发展成急性肝衰竭,有死亡风险。”邓国宏说,目前,可通过戊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对戊肝进行诊断。
“出现原因不明转氨酶异常、有肝炎临床症状、可能接触戊型肝炎患者或到过戊型肝炎地方性流行地区出差及旅游史的群体,应进行戊肝抗体检测。此外,对免疫抑制患者,也应进行戊肝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急性戊肝患者能自身清除病毒而康复。“一般而言,免疫功能正常、无症状或症状轻者建议卧床休息,并选择性使用保肝药物。对于老年人、孕妇、免疫抑制者、症状重者、有发展为肝衰竭风险者等需住院综合治疗。”邓国宏说。
此外,邓国宏提醒,由于戊肝具有传染性,因此预防才是重点。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不饮生水,不吃未完全煮熟的肉类及海鲜食品,案板生熟分开。
其次,高危人群(老年人、孕妇、学生、慢性肝病患者、畜牧养殖者等)应接种戊肝疫苗。
据了解,我国自行研发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是全球正式批准的唯一戊型肝炎疫苗。接种对象为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免疫程序为0-1-6个月接种方案,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和6个月注射第2和第3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