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塘河:非遗民俗焕新彩 荔枝成熟迎客来
2024-07-29 20:53:01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记者 李燊)重庆市江津区2024年塘河古镇非遗展示暨晚熟荔枝品鉴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以“原生民俗 荔香古镇”为主题,融合了川主巡游、传统婚俗展示、荔枝品鉴、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景演出等活动形式,采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利用网上网下全媒体平台,带来一场文化与美景的视觉盛宴。本次活动加大塘河荔枝综合营销及品牌宣传,于7月27日上午启幕,启幕当天吸引3万余名游客前来打卡体验、购买采摘,多场景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川渝边界经贸合作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3万人参加“川主”庙会共忆乡愁
7月27日上午,跟随巡游队伍的脚步穿行于古镇老街,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互映衬,恍惚间仿佛时光倒流,再现了古代祭祀川主的盛况。
据悉,塘河“川主”庙会起源于明代,距今已500多年。每年农历六月廿四被尊为“川主”的李冰诞辰前后,当地民众都会自发组织祭奠活动,纪念这位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惠泽百姓的治水先贤。久而久之,便形成在渝西、川东、黔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庙会。
来自四川合江的张女士表示:“看了川主巡游更加深了我对巴蜀文化的理解与尊崇,当地也给我带来了别样的文化体验。”
传统婚俗:文化传承共赴白头
“塘河镇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历来商贾云集,人杰地灵,塘河婚俗这一传统习俗自宋代起就诞生于此……”跟随主持人的介绍,四艘婚船缓缓划向仪式码头,6对新人映入眼帘,向两岸游客展现着传统婚礼服装,传递着内心的喜悦,现场欢呼声不断。在婚俗游街环节中,新娘新郎们在人群的簇拥之下,还展示了出阁、送亲、迎娶等婚俗礼仪,同时月老、诗词角色扮演也随队伍与围观游客参与互动,为游街增添了更多趣味和文化氛围。
游客们身临其境,激动之处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捕捉下美好时刻。“塘河婚俗体现出当地对于婚姻的尊重和重视,一些细节背后更传递出浓浓的亲情与祝福。”重庆市民孙先生看完感触颇深。
塘河古镇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明朝自建王爷庙开始,陆续建房成为集镇,至清朝乾隆时期趋于兴盛,因塘河绕场而过得名。塘河古镇当地保留了较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氛,至今还延续着塘河古老的民俗习惯,如端午节的龙舟赛、正月十五闹元宵、赶庙会等。特别是塘河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古代结婚习俗———塘河婚俗犹存至今,仍然受到现代青年的青睐。
据《塘河乡志》记载,塘河婚俗始于宋代,兴盛于明代。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塘河婚俗,礼节繁多而紧凑,场面恢弘,具有浓郁的渝、川、黔乡土风韵。
塘河婚俗是塘河人家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建立婚姻家庭中形成的一种人生礼俗。共有十三个礼仪,包含说媒、做相、开庚、男方办嫁妆、女方办嫁妆、出阁、送亲迎娶、拜堂、办筵席酒、闹房、参厨、谢媒、回门等十三个礼仪过程。
塘河婚俗,凸显了多种文化的交融,堪称当地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婚俗用品做工考究,体现了渝西民间工艺的高水平,婚礼的筵席汇集渝、川、黔菜肴风味。可以说,塘河婚俗是现代人对古老婚礼艺术的复活和发展,其意义深远,是一笔难得的文化遗产。江津区非常重视对塘河婚俗的有效保护,长期开展普查收集整理资料、维修婚俗器具制品等项目,并拍摄了《婚俗》纪录片。
以“荔”为媒,农文旅融合助乡村振兴
活动期间,古镇入口处的民俗文化市集热闹非凡。传统集市、孝善文化展示、荔乡展销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游玩。民俗表演舞狮、过火焰山、猴子爬杆接连上演,好戏精彩不断。
除了看非遗民俗表演,还能品鉴荔枝、体验采摘乐趣。上周末钟老师通过公众号看到了荔枝品鉴活动的相关宣传,专程从重庆主城赶来现场体验。“我原来只知道荔枝品种妃子笑,今天来塘河品尝到的带绿荔枝,汁水饱满,核小肉多,我准备多买点回去送亲戚朋友。”
塘河古镇种植荔枝历史悠久,超过百年的荔枝树就有30余株,全镇荔枝品种丰富优良,而荔枝种植也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
郑华珍是石龙门村荔枝种植大户,今年气候条件适宜,加之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他家的荔枝产量和品质都较往年有了显著提高,迎来了大丰收。
“家里种了十多亩,主要品种是大红袍、妃子笑和带绿。大红袍的价格基本上今年在4-6元左右,带绿在30-40元左右一斤,产量预计有一吨左右,应该卖得到4万多元。”郑华珍高兴地介绍道。
近期前来入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初步摸排活动带动荔枝销量能突破1200斤。”荔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宗杰说道。
近年来,塘河镇不断丰富荔枝品种,包含妃子笑、带绿、大红袍、红绣球、大丁香等13个品种,今年全镇预计产量超10万斤,栽种面积超3000余亩。
塘河镇举办荔枝文化节已有多年历史,塘河荔枝的名气借助活动宣传进一步在渝西市场打响,促进了荔枝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