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含金量”更要“含绿量” 长寿经开区交出高质答卷
2024-08-08 06:00:0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通讯员 李杉)草木葱茏、绿树成荫……夏日的长寿经开区一派生机勃勃。
近年来,长寿经开区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长寿经开区大气预防预警体系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长寿经开区大气预防预警次数下降48.9%,大气预警物质日均浓度下降39.5%,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长寿经开区用实际行动诠释既要“含金量”更要“含绿量”的初心,用亮眼的“生态答卷”证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良好的生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拓展“治理模式”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多管齐下”
长寿经开区在全国率先建成四级大气风险防控系统,建立了“装置严控、车间严治、厂区严防、园区严管”四级大气污染防治体系,覆盖了约1300套装置、150个车间、50家工厂、20平方公里的生产区域,对企业废气排口、污水排口、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监测监控,对企业废气源头收集情况、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监控,有效提升了大气治理效率和能力。
同时,长寿经开区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切实做好“去、提、增”三篇文章。在“去”上,严格落实国家、市、区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等相关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在“提”上,全面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动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2023年新增科技型企业47家,累计培育27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累计培育136家;积极开展全国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形成“点线块面”相结合的多层次清洁生产审核体系,填补了天然气化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优化了清洁生产评价模式。在“增”上,聚焦重点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新动能,做强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产业链,加快打造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先者、国际知名硅基新材料供应商、世界级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集成示范地“三大品牌”,对标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截至目前,已有29家世界500强企业、69家跨国公司、64家上市公司深耕长寿经开区,6家本土企业成功上市。
打造“智慧之翼”
精准感知生态环境“喜怒哀乐”
近日,笔者在长寿经开区智慧园区平台看到,平台正实时显示园区企业排污情况,环境质量监控板块里各类风险物质指标持续更新。
近年来,长寿经开区加快构建智慧环保体系,用大数据守护绿水青山,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加精准、高效,监管保障实现“云端截污”,开启智慧环保新时代。
长寿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波表示,长寿经开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智慧环保管理,对重点企业安装废水、废气、固废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将信号接入智慧园区平台。2023年,56家重点企业投资3400万元,安装远程视频419路,重要工序水电气计量设施194套475个传感器,重点环保参数57套175个传感器,在线监测设备19套122个传感器,实现了重点企业全天24小时监测监控。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大气预防预警体系试点任务,投资3990万元,建成8座大气预警监测站、2座环境敏感点监测站、1个移动监测站,2021年3月,项目进入服务期以来,监测数据显示,长寿经开区大气预警物质日均总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周边区域建设了四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非甲烷总烃、PM10、PM2.5等大气因子进行实时监测。
据介绍,通过对智慧环保平台融合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全面掌握长寿经开区范围内不同监测点位、不同污染指标历史及实时变化趋势,从而快速锁定重点管控点位及重点管控指标,为制定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为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和帮助。
实现“攥指成拳”
守护生态环境不再“单打独斗”
长寿经开区整合派驻执法人员、环保管家、专家库专家、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生态环境监管部门等五方力量,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监管体系,以全面周密的监管推动污染防治提质增效。
2023年11月1日夜间,五方力量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监管人员巡查发现化工南区有异味,通过特征污染物环境监测,环保专家锁定为附近医药企业,现场检查发现某公司主车间尾气处理装置收集管道存在破损漏风情况,执法人员现场取证,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处罚。
长寿经开区压实生态环境监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环境应急监测站环境监测责任、环保管家服务保障责任、专家库专家指导服务责任以及派驻执法人员监管执法责任。区生态环境局选派6名执法人员派驻长寿经开区,日常工作由长寿经开区领导,形成1+1>2的监管体系,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天蓝、水碧、土净、山青是每位生态环境人的追求,也是群众所盼。”陈波说,长寿经开区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强化环境智慧监管,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更多企业入选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持续擦亮国家绿色园区品牌,助力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
责任编辑:刘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