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暑假儿童摔伤骨折不得不防,院前处置也得学两招

华龙网

2024-08-12 06:58:34

听新闻

明媚的阳光拉开了夏日的序幕,孩子们的快乐暑假也如期而至!然而,“放飞自我”的美好假期还隐藏“乐极生悲”的危险——“儿童意外伤害”,而骨折又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

据相关调查显示,骨折占儿童各种意外伤害的比例高达25%。暑假期间,儿童骨折的发生率是平时的3倍,儿童骨折发生的高峰年龄是 2~6 岁。儿童骨折中最常见的又是上肢骨折,包括肱骨骨折,桡骨或尺骨骨折,上肢骨折则多是由摔伤导致!

在沙发、床上撒欢蹦跳;玩滑板车、奔跑等不小心摔倒,这些各种原因的摔伤都是导致上肢骨折的主要原因。

预防儿童摔伤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摔伤已经发生,宝爸宝妈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专家,将为大家介绍儿童常见的“上肢骨折”应急处理和相关治疗及护理知识。

如何判断是否骨折?

孩子如果发生了骨折: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不愿意活动受伤肢体;

骨折移位明显者可出现畸形,在搀扶孩子时甚至可以感受到骨头错动;

一旦孩子受伤出现上述表现,需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可通过X线等检查判断是否骨折,以便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到医院之前,父母如何做?

可用双手轻轻托举受伤肢体,以小朋友感到舒适为宜;切不可盲目的复位和用药;

上肢骨折后,如何治疗?

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严重程度、局部肿胀程度以及是否损伤到血管神经而决定治疗方案。

无明显移位、无血管神经损伤者:可给予保守治疗,即石膏固定3-4周即可。

移位明显、严重肿胀同时还存在血管神经损伤等:则需要手术治疗,术后石膏固定3-4周。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定期复查,关注骨折恢复情况。

上肢骨折石膏固定后

如何观察伤肢情况

受伤后和手术后早期(通常指72小时内)需要注意观察受伤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肢端肿胀情况、感觉情况、活动情况。

如果出现受伤肢体肢端皮肤颜色变得淤紫或者苍白,皮肤温度降低、感觉麻木、不能活动肢体,甚至感到剧烈疼痛时,可能是循环受阻或者神经受损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上肢骨折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

1.需要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能妥善固定住骨折部位。

2.受伤后及手术后早期需要抬高受伤肢体,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以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和减轻疼痛。

3.局部冰敷缓解疼痛:受伤后及手术后早期,孩子骨折部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当孩子疼痛剧烈时,可局部冰敷以帮助孩子缓解疼痛。在冰敷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石膏被打湿,每次冰敷时间为20-30分钟,连续两次冰敷至少间隔一个小时以上。

4.家长和孩子不能自行拆除石膏,也不能将细小的物品、玩具放入石膏内,在佩戴石膏期间注意安全,避免再次受伤。

5.暑假期间天气炎热,儿童出汗较多,被石膏固定的肢体可能出现皮炎、湿疹等异常,因此石膏固定期间尽量避免过多活动而出汗。

6.若石膏内皮肤出现疼痛,石膏内出现异味需要及时就医。

喝骨头汤有利于康复吗?

很多家长在孩子受伤后选择“以形补形”的食疗方式,骨头汤便成了首选。其实骨头里的无机钙很难溶于水,骨头汤内钙含量极低,因此多喝骨头汤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补钙,甚至还会让孩子在休养期间变成一个“小胖墩”。

那骨折后怎么吃呢?

其实孩子受伤后无饮食禁忌,也无需改变孩子饮食习惯。可多进食一些高钙、高蛋白的食物,例如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海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质生长;

重要提醒:预防第一

暑假期间,家长和小朋友们“放肆撒欢”的同时,也要把安全牢记心中!

家长要对小朋友做好安全教育,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护,必要时穿戴护具,家长最好陪伴左右,帮助应对突发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维生素,辅助钙吸收,促进恢复。如果有伤口存在,也不能随意冲洗,避免加重孩子病情,增加痛苦!严重者皮肤甚至会出现水泡、瘀斑。

(院方供稿)

责任编辑:吴瑞雪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