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累累硕果-华龙网

万州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累累硕果

2024-08-18 06:00:00 来源: 看万州 听新闻

在万高校创建市级科技创新基地11个,市级众创空间等科技孵化平台8个,市级科普基地7个,分别占全区总量的42.31%、42.11%、58.3%;培育R&D研发人员1960名,占全区总量的41.61%;支持招引高层次人才608名,创建市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5个、区级19个;组建全市首个区县博士联盟,入盟博士270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是万州着力增强在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积极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资源共享和利益互用,赋能万州产业焕发勃勃生机的生动写照;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是在万高校以地方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活动持续走高,创新力量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缩影;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是万州加快推进校院地科技合作,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新优势,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的靓丽答卷。

探寻“新方案” 叫响产学研协同创新“万州模式”

新时代下,科技创新并不是新鲜词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条“新”赛道上,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分量。

“针对库区产业特色的污染源特征以及水体污染物性质,研发出适合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控技术、新型低碳材料等科技成果。”重庆三峡学院副院长付川介绍,2018年,该院建立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目前已与万州相关龙头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

“与九龙万博、威科赛乐合作开展炼铝母液金属镓提取技术研究。”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吴彦博士告诉记者,在此之前,企业原有技术炼铝母液金属镓提取率约为20%,通过科研成果的应用,改进膜分离技术工艺,其提取效率提升了5%。与此同时,重庆三峡学院与新田污水处理厂合作开展城市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建立基于污泥厌氧消化耦合沼渣脱水热解工艺的污泥低碳处理技术,目前已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污水处理厂应用示范。

两年前,重庆三峡学院组建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开展电动汽车电池组关键技术攻关,“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学校联合重庆航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11月,该成果在重庆长寿湖旅游度假区15台电动车上投入使用,2024年5月,重庆航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该成果获得电动观光车整车生产资质,系重庆市首家。

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重庆三峡学院取得的成绩只是万州聚集创新资源,通过建平台、育团队等方式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万州将产学研协同创新纳入《万州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建立万州区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在万高校科技创新联席会议,着力解决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助推对外合作创新,着力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创新源头,为在万高校与企业牵线搭桥,目前已成功促成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60多所重点高校和研究院所来万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和平台建设。

“十四五”以来,14项在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高校院所已成为万州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生力军”,为万州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瞄准“新赛道”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万州路径”

在万州,创新的“种子”,落入高校这片深耕过的“沃土”,正在成长为参天大树。

2021年,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三峡库区道地药材开发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立足三峡库区的气候和资源优势,重点开展灵芝育种、种植采收关键技术和药食同源系列产品开发。建立灵芝优质高产栽培全流程技术体系,引进国内灵芝品种10余个,筛选出“赤芝113”“沪农1号”等优质高产适宜品种3个,成功突破“收粉难”的技术瓶颈,该项创新技术获得3项专利,实现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等有效成分含量超药典标准3倍以上,为万州及三峡库区灵芝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万州区遵循科技创新发展的市场机制,出台了相关引导、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大促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建成三峡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三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累计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单位8家、技术经纪人74名,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精准对接。目前,征集在万高校院所科研团队46个、科技成果71项、产学研合作项目76项,遴选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高价值科技成果43项,梳理企业对外技术需求26项。促成中国计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与万州企业开展成果对接20余次,切实推动科技第一生产力落地开花。

近几年来,万州区瞄准科技创新“新赛道”,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业等研究领域实现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仅今年上半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4.39亿元,同比增长1.82倍,居渝东北第1位。

塑造“新优势” 探索创新与产业结合“万州方案 ”

小荷已露尖尖角!当一片片“小池”汇聚成浩瀚的大海,科技创新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正在成为现实。

“高校院所是集聚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人才的主阵地,通过发挥学科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助力。”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给万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新优势”,万州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十四五”以来,万州累计支持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94个、3050万元。

2022年,制定《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引导高校院所青年博士人才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深耕专业领域。2023年,组建全市首个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区县联合基金,进一步促成高校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

下一步,万州将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技术研发,整合校院企科技力量攻关产业技术难题,产出一批技术成熟度高、转化前景好的科技成果;支持高校院所联合经开区、企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验证、可行性研究,以及二次开发、技术熟化等服务;高效运营环重庆三峡学院创新生态圈,支持生态圈开展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和创新创业服务;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定期推送机制,开展有产业化前景的成果转化项目筛选储备并向各类金融资本推送,引导万州科技创新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早期支持,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聚“小池”为“大海”,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责任编辑:刘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