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华龙网讯 仅通过超声造影就能实现癌症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经过7年的筹备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国产肽能诊疗一体化超声脂质微泡造影剂研究项目取得重大成果,这一研究成果将填补目前超声造影检查在癌症精准诊疗应用中的技术空白,让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诊疗技术!
超声造影应用广泛 超声造影剂赛道成蓝海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全球新增癌症患者超1900万,其中我国新增人数超450 万。面对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这一问题,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黄金原则。
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和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出现,如今超声造影已成为临床早期癌症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医学检查技术之一,与CT、核磁等影像技术相比,具有安全性好、过敏率低、实时性、检查费用相对较低等诸多优势,这也推动了我国造影剂行业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可以说超声造影剂赛道已成为国产医药市场的一片蓝海。
放眼国际,如今超声造影剂已发展到第三代,采用了安全性更高的合成磷脂作为包膜,具有常温下可保存数月不变化、易于商品化、造影持续时间长、显影效果更好等诸多优势,但因其高技术壁垒限制,如今国内三代超声造影剂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垄断。
超声造影剂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我国超声造影剂如何才能突破国外的层层技术壁垒,实现高端超声造影剂“国产化”?在“十四五 ”规划提出“推进医疗产品‘国产化 ’”的趋势下,这也成为近年来业内高度关注的一大问题。
率先实现诊疗一体化 重医附二院团队最新研究取得突破
2017年,在重医超声影像学研究所相关教授专家的带领和支持下,多位拥有超声造影剂研发、临床医学等专业背景的博士、硕士组成的重医附二院超声造影剂团队组团成功,开始着手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年的不间断探索,终于率先研发出了首个具有靶向诊疗一体的肽功能化国产四代超声脂质微泡造影剂,而这一造影剂的出现也将为癌症无创精准诊疗带来了重大变革。
“可以说,这一造影剂实现了两大创新性突破:一个就是可以有效增强肿瘤显像,精准诊断各种癌症早期病变,一个就是可以实现高效精准的靶向治疗!与三代造影剂相比,我们团队所研发的造影剂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更长的显像时间、更强的肿瘤屏障穿透能力,并且率先实现了诊疗一体化!”对此,重医附二院超声医学科硕士研究生安虹瑾解释道。
在这一创新性研究的背后,离不开团队呕心沥血的付出以及众多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支持。
据安虹瑾介绍,该研究的灵感得益于对多肽生物应用潜力的开发。7年的时间里,该团队在结合前期在开发肽功能化超声造影剂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设计合成了一条具备肿瘤归巢穿膜、促细胞凋亡特性的多肽序列,并将其“嫁接”到脂质体上,利用脂质体外壳包裹惰性气体,这才研制出了这一新型肽功能化诊疗一体型超声微泡造影剂,建立起了诊疗一体化方案,使患者最大化获益。在此过程中,重医附二院超声科副主任、超声影像学教研室副主任任建丽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主任、超声研究所所长、重医附二院超声科主任冉海涛教授,重医附二院超声科主治医师、博士后江唯希,重医附二院超声科副主任兼超声影像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李攀研究员,作为指导老师全程给予了无私的支持与指导。
据悉,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完成临床前研究阶段。下一步,该研究团队也将顺势启动临床研究,旨在推动该研究成果早日迈向市场,进一步助力中国超声造影事业领跑世界,推动产品国产替代,为更多的癌症患者诊疗带去便利!
(文/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