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正劲 “渝”跃潮头⑩|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战略 迭代升级“416”布局

2024-08-19 06:00:00 来源: 华龙网

今(19)日,2024年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将召开。此次大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全市科技创新工作。

去年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以来,全市科技系统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取得新成效。

第三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市科技局供图
第三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市科技局供图

今年上半年 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8%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深改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川渝科创资源共享、科技激励机制完善等重点事项。

2023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5%、提高0.09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9.98件、增长23.79%,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总量超24.3万人、增长19.4%,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8位、保持西部第1位。去年以来,我市聚焦四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大重庆实验室。布局建设国家级、市级科创基地627家,四大科创高地领域占67%。组织实施重大(重点)科技专项,联合经济、农业等市级部门,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布局解决关键技术问题693个,取得超级智能汽车平台SDA、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18兆瓦级集成式中速海上风电机组、尼龙66全产业链绿色制备技术、庆油3号油菜新品种。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2.2万家、累计65089家,增长5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25家、累计8449家,增长19%。

今年上半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8%、占比34.2%,16个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占全市40%以上。积极拓展川渝协同创新,构建“1+6”协同创新体系,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带纳入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布局,成立首个跨市(省)域的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实施技术攻关项目200个,新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6个,开放共享仪器设备1.4万台/套,共同开展人才交流、成果对接等活动200余场次。

2023年“成渝地区共建科普基地”培育名单发布。市科技局供图
2023年“成渝地区共建科普基地”培育名单发布。市科技局供图

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市正围绕“两大定位”,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进一步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重庆实验室建设和改革创新。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探索完善“院士领衔、部市共建、市区协同、多方参与”的建设模式,打造特色医学、新域新质军事智能、先进基础材料和生态安全科技创新策源地。依托重庆实验室组织策划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赋予重庆实验室创新方向选择、科研立项管理、技术路线调整、人才引进培养、科研成果处置和经费使用等方面自主权。建立重庆实验室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多元化人才流动绿色通道。

支持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牵头建设创新平台和新研机构。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卫星互联网应用、轻金属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药物、精准医疗、绿色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重大平台。

加大力度推动现代院所制度改革。推进应用技术研发类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联合打造旗舰科研机构,推动市科技研究院改革,支持市农科院、市中药院、市环科院、市健康资源院等分别与高等院校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合作,聚焦现代农业、低碳技术、生命健康等产业,布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点,迭代实施重大攻关任务。深化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坚持薪酬分配同绩效紧密挂钩,向扎根科研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向从事基础前沿研究、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链接科研院所、高校和各类科技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综合体。依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领军企业共同设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牵头实施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实施关键节点管理,赋予企业技术路线制定权、攻关任务分解权、参与单位决定权、经费使用自主权。重大项目企业资金投入的占比不低于70%,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的比例不低于70%。鼓励国有企业带头支持攻关成果应用,将相关要求纳入考核并出台尽职免责措施。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部署要求,坚持创新制胜、人才引领、改革突破,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迭代升级“416”科技创新布局,在科技体制改革、科创资源汇聚、创新主体培育、科创人才引育、标志性成果产出、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凝心聚力打造四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强劲动力,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点。

华龙网记者 伊永军/文

责任编辑:常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