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知行合“医” 学科登峰】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精“泌”求精 成就专业新典范——新质学科建设巡礼全新首发

华龙网

2024-08-19 11:45:39

听新闻

初心在,看医之大德,予我慈怀——这是医者仁心的美好期盼;

看未来,展宏图大志,至精至诚——这是医者济世的壮志凌云。

在第七个医师节到来之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正广植神州大地,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建成“健康中国”是国之所愿、民心之所向!脚踏新征程,重医附一院白衣战士们坚定“生命至上”!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开学科建设新征程,创医学科研新高峰!

即日起,华龙网将联合重医附一院推出“知行合‘医’,学科登峰”系列“微纪录”,回溯优秀科室传承与发展,走进专家教授们的理想人生。并同步在华龙网媒体矩阵全面推广,以此致敬白衣战士,致敬终生为群众生命而奋斗的大医精神。

在医学的长河中,每一代医者都怀揣着梦想,致力于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便是这样一个将梦想化为现实的典范。自1979年起,在著名内分泌代谢病专家邱鸿鑫教授的引领下,该科室独立建科,历经四十余载发展,该科室已铸就独特的学科优势,不仅引领和推动着西南区域内分泌代谢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及防治体系建设,更在该领域内展现出强劲的实力与影响力。

人才引领

铸就学科辉煌

自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建科以来,一代代领军专家凭借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科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科室开始招收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硕士生,1986年,科室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内分泌代谢病博士学位授予点,培养了博士109人、硕士377人、进修生276人。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科室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编写的全国5年制和8年制统编教材以及第一版内分泌整合教材为医学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科室拥有高级职称医师超过50%,博士导师6名,硕士导师13名。他们中不乏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专家们的专业成就不仅提升了科室的整体水平,也成就了一支国内一流的内分泌科研队伍。

2011年,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称号,并成为重庆市内分泌代谢病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专科,整体实力稳居西南前列。

特色技术

亚专科齐头并进闯国际一流

秉承“仁心仁术”的理念,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大力发展专业新技术、特色技术,各亚专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在肾上腺亚专业方面,由李启富教授和杨淑敏副教授领导的团队,率先开展了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如肾上腺静脉取血术等,成功率高达90%以上。团队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原醛症队列,为相关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此外,团队牵头制定了中国首部《肾上腺意外瘤多学科管理的专家共识》,并成立了全国内分泌高血压协作组,显著提高了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断效能。

由汪志红教授带领的糖尿病肾病亚专业,建立了西部地区首个“葡萄糖钳夹技术”,并开发了糖尿病及并发症智能化综合管理体系,促进了区域内医疗健康的发展。团队主编了国内首部“中国2型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并在糖尿病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程庆丰教授的领导下,糖尿病足亚专业建立了糖尿病足管理新模式,提高了糖尿病足的诊治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团队成立了糖尿病足MDT,提升了西部地区糖尿病足的诊治水平。

由龙健副教授带领的甲状腺亚专业,开设了甲状腺疾病专病门诊,并组建了甲状腺相关眼病MDT团队,为患者提供了多学科诊疗平台。团队开展了甲状腺及区域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为甲状腺结节的精准诊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周波教授领导的骨代谢亚专业,建立了区域内骨质疏松防治体系,推动了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团队开展了多项骨质疏松药物临床试验,为骨代谢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研成果

为医学进步贡献力量

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迄今,科室已累计发表500余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其中不少论文发表在《内科学年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MA内科》等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上。

科室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许多研究成果被国际和国内的临床指南所引用,对临床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此外,科室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举办学术讲座等形式,与全球医学界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推动了内分泌代谢病研究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同时,科室成功申报了涉及内分泌代谢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为科室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作为重庆医科大学登峰计划学科,将持续优化临床服务、推动科研创新、强化人才培养,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继续引领内分泌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体验,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文/王凤)

责任编辑:薛传真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