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打造“红岩思政”经典案例——以舞润心,用艺术之美点亮聋校思政课堂-华龙网

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打造“红岩思政”经典案例——以舞润心,用艺术之美点亮聋校思政课堂

2024-08-24 16:40:55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编者按: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这座城市鲜明的红色标识。“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月17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旨在进一步展示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路径实践。

图1:师生到三峡移民纪念馆研学
师生到三峡移民纪念馆研学。

华龙网讯 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学校”)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创作经典舞蹈作品《山城记忆》为契机,开展“寻山城记忆,悟革命精神,展青春韶华”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跨学科教学“追寻”山城抗战历史;宽场景研学“感悟”时代发展巨变;多态化实践“展现”青春风采,让听力残疾学生领悟抗战精神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激励作用。以文艺汇演、手语舞展示、手语“心”课堂展播等方式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挑战,扬特教师生青春风采。

图2:杨晖书记在三峡移民纪念馆讲述《山城记忆,别样的家国情》
杨晖书记在三峡移民纪念馆讲述《山城记忆,别样的家国情》。

一、主要措施

(一)以“舞”展史,构建“舞+学”协同育人模式。舞蹈作品不仅能够讲述历史故事,更能表现重庆人民不屈的抗战精神。学校积极探索思政课与听力残疾学生舞蹈表演的载体交集,融合舞美的“形”、舞台的“色”,舞者的“神”,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让思政走下讲台,踏上舞台。依托舞蹈作品《山城记忆》,学校语文、历史、政治教师充分结合教材资源,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开展跨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发挥跨学科育人优势,让学生能够具象化传承红色基因,参与式厚植爱国情怀。

图3:万州特教师生到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万州特教师生到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二)以“舞”润心,打造“舞+悟”特色思政课堂。学生只有领悟舞蹈精神,才能使表演具有感染力与表现力。学校用舞蹈积极打造特色思政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成才重要阵地。易兴红老师执教的思政课《山城记忆》课堂上,通过“我来讲—我来寻—我来找—我能行”分梯次引导学生交流体验,结合听力残疾学生形象思维优势发展的特点,把舞蹈动作赏析和手语舞有机融入思政课堂,融情于景、融情于形,让聋校思政课“活”起来、“燃”起来,实现思政主课堂与舞蹈课堂双向赋能。学校组织学生到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江竹筠纪念馆、刘伯承故居、三峡移民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实地访学,寻找山城不同时期的抗战精神。党支部书记杨晖主讲行走的思政课《山城记忆,别样的家国情》向师生们介绍移民故事,述说移民精神,让大家铭记三峡移民这段激荡心灵的峥嵘岁月,凝聚“建设新三峡、共襄中国梦”的前行力量,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中,磨练意志品质,激发民族情感。

图4:易兴红老师执教思政课《山城记忆》
易兴红老师执教思政课《山城记忆》。

(三)以“舞”引行,开展“舞+践”特色思政活动。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舞蹈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学校开展特色思政活动,引导学生秉承红色精神,担负新时代使命。推送“心语”手语微课堂,让思政课程“亮”起来。从2024年1月开始,学校公众号陆续推出7期手语课堂,介绍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谱系、传统节日等内容,从“线下”讲到“线上”,从校内讲到校外,开展兼具时政特色与文化底蕴的手语展演活动。将手语舞《义勇军进行曲》《国家》《我和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纳入升旗仪式、课间操、思政课堂、集体活动中,以“舞”润心,增强残疾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自信。学校“心之声”舞蹈队多次参加重庆市残联组织的特殊艺术巡演,走进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把经典舞台作品传播出去,不仅展示了学生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同时培养了他们持之以恒、团结一致的集体意识。学校还不定期开展手语“诵读”、手语“讲”故事、手语“情景剧”等活动,形成了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校园处处是课堂的“手语思政”育人新局面。

图6:胡荣红老师“心语”手语微课堂图片
胡荣红老师“心语”手语微课堂图片。

二、主要成效

(一)艺术发展,成绩斐然。多年来,学校致力于“舞+思政”教育实践,不断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2023年重庆市中小学学生艺术活动月优秀组织奖。舞蹈《山城记忆》《高山流水》获得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重庆市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残疾人啦啦操决赛中荣获规定曲目第一名;第六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排舞公开赛,听力中学组大集体自选项目特等奖、规定项目特等奖。

图7:舞蹈《山城记忆》参加重庆市中小学艺术展演
舞蹈《山城记忆》参加重庆市中小学艺术展演。

(二)师生成长,携手共进。学校舞蹈队学生参加全国高校残疾单招考试,多人被西安美院、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录取。学校党支部《特殊教育学校党建品牌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成功申报重庆市中小学党建研究专项课题;学校被评选为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新领雁新课程实施样本校、重庆市校本教育示范校、获万州区师德标兵先进集体;教师团队被评选为“感动万州十大人物”。多名教师在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获得市区级等级奖。

图5:《山城记忆》演出剧照
《山城记忆》演出剧照。

(三)社会影响,深远广泛。学校荣获万州区教育系统“双强双比双创”示范党组织,万州特教“五心”志愿服务组织被评选为“万州区2023年度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万州特教编导的聋生舞蹈《山城记忆》《高山流水》《博浪筑梦》《山乡儿女》,社会高度认可,舞蹈队多次受邀参加重庆市残疾人文艺演出等节目。舞蹈队手语指挥李倩,学生孙江涛、易良双受邀参加2022年冬残奥会颁奖典礼演出。

图8:《山城记忆》获全国文艺汇演一等奖
《山城记忆》获全国文艺汇演一等奖。

三、经验启示

(一)系统化构建多主体价值共创式发展教育模式。从单一的舞蹈编排带动系列主题活动,立足美育与德育内在统一性的特质,有效引导了广大学生、各学科教师一道挖掘育人元素,搭建了联通特殊教育艺术课程与思政课的桥梁,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图9:五心志愿服务队获最佳志愿服务队
五心志愿服务队获最佳志愿服务队。

(二)多样化拓展基于聋生语言特点的思政课堂载体。充分挖掘了手语舞特殊魅力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提升课程针对性与亲和力。打造手语思政微课堂、手语“诵读”、手语“讲”故事、手语“情景剧”等活动载体让聋校思政课堂“动”起来,逐步形成了由教室到舞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创作的全方位多维立体化育人模式,拓展了思政课教学空间。

图10:学校获重庆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示范性
学校获重庆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示范性。

(三)高效化构筑多元协同发展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通过跨学科协作,引导学科教师主动把握特殊艺术的育人规律,提升文艺素养,逐步构建“懂艺术、爱艺术、会艺术”的育人理念。艺术教师在思政课教师的辅助下能够不断挖掘舞台育人元素,提升文艺创作的思想性与政治性。两支教师队伍以舞台艺术为纽带,形成学科融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共同体。

>>>点击查看:“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总专题

责任编辑:肖启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