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三馆一院”让考古遗产“活”起来

2024-08-27 07:10:0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戴上3D眼镜体验一次穿越,在标本中探寻巴渝文脉,在书院赴一场书香的邂逅,还能喝上一杯“考古咖啡”……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能够满足你对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感受不一样的小惬意。

近年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创新推出“三馆一院”,让陈列在大地的遗产焕发光彩,沉睡在库房的文物重获生机,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绽放活力。

其中,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三馆一院”为主体申报的“重庆开放考古遗产资源 推动让文物活起来”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自2022年9月启动运行以来,“三馆一院”已深深植根于城市的文化脉络之中,不仅成为了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也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大众探寻城市文脉、享受艺术盛宴的必游之地。

如何让“藏在深闺”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又如何创新推出“考古+”发展新路径?近日,华龙网记者走进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探寻“三馆一院”运行的“思”与“行”。

文物活化利用的深探索

来到渝中半岛,枇杷山郁郁葱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坐落在这里。过去,这里出入最多的是文博工作者,但近两年以来,这里频繁出现游客、学生等新身影,逐渐成为了大众必去的打卡点!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何受到这么多人关注和追捧?它的蝶变故事还得从2022年说起。

202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将“文物活起来”纳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物活化利用已成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展现中华文明时代风采的重要抓手。

在此背景下,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形成“考古-研究-保护-阐释-利用”一体化发展模式,最大程度释放文物活力,促进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作为我市专业文博考古机构,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有着丰富的考古遗产和文物资源。为推动文物事业“双创”发展,经过前期不懈探索和筹备,2022年9月,在市文旅委的支持下,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馆一院”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何为“三馆一院”?即“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重庆考古标本陈列馆”“重庆故事馆”“枇杷山(考古)书院”,创新打造的开放考古项目,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作为以考古文物为主体而诞生的“三馆一院”,在当下最前沿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是让古老文物换一种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开门就是展览,关门就是库房,这是重庆考古标本陈列馆的定位,以“半藏半展”的模式,展出《巴风渝韵》《美石美刻》《春秋不朽》三大标本陈列展,文物标本2280件,系统呈现出重庆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搭建起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知巴渝文脉的桥梁。

在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内,随处可见3D全息投影、全景五面屏、三维扫描、VR等数字技术的运用,为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让考古现场、考古遗址、文物标本三维数字化重现,激发公众对考古的热情。

依托原中共重庆市委会办公大楼旧址(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报告厅建成的枇杷山考古书院,在架图书3万余册,开放近两年来,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前来打卡,与文物亲密邂逅,在阅读中探寻巴渝文脉,还能感受文物中蕴含的绚烂传统文化。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立足自身考古遗产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借助科技成果赋能,不断扩大联盟“朋友圈”,让考古遗产“活”起来,彰显了研究院将发展成果与大众共享的职能职责,也成为全国同类考古机构中具有可借鉴性的活化利用经验。

“考古+”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文物活化,重在利用,以“三馆一院”为依托,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不断探索“考古+”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中心主任吴广参与了“三馆一院”建设运营工作,见证了它的孵化与成长。他谈道,“三馆一院”的建成投用,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创新之举,如何利用起来,运营好,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除了实现展陈展示这一功能,让大众能够参与才是最终目的。

面对“三馆一院”的运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也作了一些尝试。2022年9月29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重庆长嘉文旅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依托“三馆一院”文物活化利用平台,启动打造“重庆考古”系列研学项目。

在模式上,采用公益加市场运营,打造多样化、多层次和规模化的研学活动,开发出考古直通车、“我在山城修文物”模拟修复课程、考古奇妙之旅、沉浸式戏剧、考古少年团和考古联盟校等适合各年龄段的研学子品牌。

考古知识普及、沉浸式参观学习、深入互动体验与角色演绎......通过一场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亲近考古、认识考古、体验考古,逐步深入学习,培养参与者的持续学习能力。

此外,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与重庆各中小学展开合作,利用“三馆一院”平台,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广大学子传播考古知识、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理念。

2023年6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签订文化遗产保护研学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研学活动教育平台,通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帮助中学生了解、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培养中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今年5月,重庆考古联盟校杨家坪中学走进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探寻考古学科的奥秘”“仿制历史文物展览”“文物讲解课堂”等形式,在褪色被尘封的历史文物里,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重庆考古”系列研学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开展150余场活动,接待8万余名参与者,在巴渝大地掀起了文物考古学习体验的新潮流,并于今年获评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入选“特别受百姓欢迎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项目成为文物考古研学的新典范。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打造了一个集学习与实践于一体的研学基地,通过‘考古+库房’‘考古+科技’‘考古+传播’‘考古+旅游’‘考古+市场’五个方面释放文物的魅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研学品牌。”吴广如是说。

搭建考古与大众的文化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的低语,承载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而今,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创新的姿态,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依托独特的“三馆一院”,引领着一场文物活化利用的新风尚。

具体来说,通过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故事,探索出“考古+文创”新模式,推出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文创IP,让沉睡千年的历史记忆以全新的面貌跃然于当代生活之中,实现了从展品到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华丽转身。

微信图片_20240826134805

在实施方向方面,围绕打响“重庆考古”品牌,向社会企业开放授权“重庆考古”IP,培育出“考古咖啡”品牌店铺;提取巴文化、大溪文化文物元素,设计开发鸟形尊烟熏炉、“溪世珍宝”考古盲盒、巴蜀图语文创伞、吸附式文物修复益智教具等20多种巴文化特色文创产品。

白九江说,文创IP化,是“藏在深闺”的文物的一次变革,是推动考古遗产资源资创新活化,让精美文物多姿多彩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如果文创IP是生动实践,艺术化再现则是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动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2022年7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磅推出原创红色党建剧《无声的英雄》,依托重庆市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考古研究成果,通过沉浸式剧场的形式,打造逼真的历史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同年,依托枇杷山宝库,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重庆长嘉文旅有限公司共同推出沉浸式悬疑话剧《雾起江州》,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上开辟出新模式。

截至目前,两部剧目已累计演出近500场,接待观众上万名,成为呼应重庆城市之魂,彰显独特考古文化魅力的都市文旅新典范,为大众构建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空间。

今年4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动四川美术学院、华龙网隆重推出艺“述”考古创意大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设计师的目光,在新的艺术语境下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了起来。

枇杷山书院常年开展的专家讲座、文化讲坛等丰富活动,已经成为考古专业人员和历史爱好者的阅读交流新空间,成为重庆历史文化的“知识窗”、学术交流的“大讲坛”,并获评“书香重庆”活动“十佳最美阅读空间”。

白九江表示,下一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进一步强化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深入做好文物、文创、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章,系统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出土标本、历史文化知识谱系等资源,让重庆考古形象更“靓”、巴渝文化更“活”、文旅融合更“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

文/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图、视频/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