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下坝村集体经济“长大”记
2024-08-26 16:14:02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通讯员 闵朋飞)近日,彭水岩东乡下坝村集体经济的蔬菜种植基地里,豇豆田里郁郁葱葱,糯玉米长势喜人,丝瓜苗开出了小花准备孕育果实,村民们穿梭在田间,正忙着除草管护,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正是这一片种植蔬菜的土地,让下坝村将农业产业做得风生水起,成功实现集体经济产业从“无”到“有”,集体经济收入从“负”到“正”的转变,带领当地村民一起增收。
找准“突破口”
谋划产业发展思路
说起下坝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下坝村党支部书记许小阳颇为感慨。“近几年,全县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我们也不甘落于人后。”许小阳介绍,然而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经过梳理,留给下坝村的仅有流转的150余亩土地和6万余元的债务。“当时,我和驻村工作队都特别头痛,但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决心却没有落下。”
集体经济到底要发展什么?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展开了“头脑风暴”,经过协商,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召开群众会议征求意见,大家热情高涨,纷纷出谋献策。
2022年11月,经过多方听取意见建议,最终确定以发展油菜和蔬菜种植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考虑到集体经济必须‘风险低、收益稳、可持续’,大多数人都赞成发展油菜和蔬菜产业。”驻村第一书记赵平说,村集体流转的150余亩土地地势平坦,海拔在800米左右,非常适合种植各类反季节蔬菜。并且下坝村有种植油菜的习惯,当地的油菜籽颗粒饱满品质好,销路十分稳定。
解决“关键点”
发展产业从无到有
决心不容易下,事情更不容易办。确定了发展思路之后,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开始了“打怪升级”之路。
没有资金怎么办?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动员党员干部,组成由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支部党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护林员、各村组组长等组成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大家紧抓慢赶,荒芜的土地经过除草、填肥、平整变成了“良田”,终于在油菜播种季节把种子全面栽种完毕。“非常感动,服务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40余人,大家毫无怨言,我们统计了一下,最多的免费提供了8个‘活路’,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许小阳说,不仅是在产业发展初期,在油菜收割、蔬菜收获的季节,志愿服务队也提供了帮助,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没有销路怎么办?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集思广益,联系农贸市场批发商、单位食堂等。“我们第一季就收获了6万斤油菜籽,按照客户需求,出售油菜籽和菜籽油,共收入了7万多元。”赵平介绍,随即,第二季全部土地种植豇豆,当年,豇豆迎来了大丰收,共采摘销售了120余吨。
“去年,在兑付完劳务后,经过核算,我们不仅还清了欠债,还略有结余,为来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许小阳说,不仅如此,下坝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产业“零”突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打造“循环体”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你看,四季豆苗全都出土了,长得不错。”“西瓜也结果了,要拿架子牵起来。”近日,许小阳和赵平按照惯例来到基地,查看各类蔬菜长势。
经过一年的摸索,许小阳和赵平也开始总结经验。“去年,在油菜收获后,我们全部种了豇豆,虽然获得了大丰收,但品种太单一,集中需要劳务压力大。”赵平介绍,今年,基地一改单一品种,种植了豇豆、四季豆、西瓜、丝瓜、糯玉米等5个品类,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缓解了劳务需求压力。不仅如此,还带队前往周边乡镇学习蔬菜种植经验,取长补短。
看着郁郁葱葱的蔬菜基地,许小阳充满信心。“上半年种油菜、下半年种蔬菜,油菜、蔬菜循环种植,实现了人闲地不闲,这条路子我们走对了。”许小阳说,今年上半年,共收获了10万斤油菜籽,目前正在销售当中,所得收入已将劳务费和流转费用兑付完毕。按照目前蔬菜的长势,预计也是一个丰收年,打算今年年底,村集体将拿出5万元进行分红。
村集体产业发展起来了,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渠道。“这两年我都在这做活路,80块钱一天。”村民曾泰贵说。他到基地务工,一边享受着土地收益,一边从事着栽种、施肥、采收等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薪族”。
责任编辑: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