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⑩】111岁老人术后3小时站立!ERAS创国内先河为术后康复提速
2024-08-29 21:00:57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提到手术你会想到什么?术前术后长时间禁食,术后伤口疼痛难忍,还是整日躺在床上等待身体慢慢恢复……
以前为了手术安全考虑,医生确实会有这样的要求,不过随着重医附一院麻醉科率先在院内联合骨科、妇科等多个科室开展推广“加速术后康复”(ERAS)这一新兴围术期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早进食、早活动、早出院、降低并发症、减少费用”这一手术管理新模式。
23岁的小杨,身高1.6米,体重却有180公斤,作为当时的“重庆第一胖”,他在重医附一院开展减重手术后第一天即下床活动,术后7天痊愈出院,一年后成功减重100公斤,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老年人的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然而在重医附一院,111岁的老太太做了髋关节置换术后10分钟即恢复意识,3小时后就在医生的搀扶下站了起来,续写了生命传奇;
82岁的陈大爷因冠心病安装了心脏支架,不久又查出了结肠肿瘤需要手术,因担心手术麻醉风险太大、影响生活质量迟迟不敢手术。然而,在重医附一院外科和麻醉科医生共同努力下,一周后陈大爷顺利出院……
把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圆满现实”背后的“秘笈”正是重医附一院麻醉科率先开展的ERAS技术。
2010年,时任重医附一院麻醉科主任闵苏教授即开始关注ERAS这一新兴围术期管理理念和技术,先后派出多位青年医师赴美国和欧洲知名医院学习。2015年开始,在麻醉科的积极推动下,骨科、妇科、胃肠外科等多个外科逐步开展此项技术并向全院推广。
据介绍,ERAS是一种手术管理模式的创新革命,源于欧洲。其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等多学科的合作,实现手术前、中、后全周期细节管理的优化,达到术后“早进食、早活动、早出院、降低术后并发症”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让手术病人术前少挨饿,术中少创伤,术后少疼痛,最后快速康复回家。
从2015年启动至今,九年来,在闵苏教授、魏珂教授两代麻醉科领导团队的努力和传承下,ERAS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已覆盖医院12个手术科室20余种手术类型,累计开展ERAS病例7万余例,其中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率下降40%,并发症总体下降45%,缩短平均住院时间2天,节约人均住院费用7000余元。重医附一院也成为全国首批十二家被授予“加速康复外科规范化培训及示范基地”的医院之一,获评第一届中国医院绩效大会“高水平医疗质量”最佳案例。
在ERAS技术取得累累硕果的背后是重医附一院麻醉科聚焦临床需求,不断推进ERAS技术“中国化”的生动实践。
“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和代谢性疾病增加等社会健康问题的凸显,对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提出了严峻挑战。ERAS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术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多学科的配合,当时国内外也处于一个探索期,很多技术需要结合患者和手术特点个性化开展。比如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更多需要保障术后营养支持和促进早期胃肠功能恢复。而骨科患者,让他们早活动的关键在于做好镇痛。还有一些不方便下床的患者如何让他们在病床上也能早期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将ERAS精细化做到极致,以满足不同类型手术患者的不同康复需求!”对此,重医附一院麻醉科主任魏珂教授解释道。
经过不断探索,重医附一院麻醉科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围术期分层镇痛”概念,独创了适合国人的“手术病人焦虑评估量表”和“手术病人疼痛风险评估量表”,为病人获得更佳手术体验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此外个体化的ERAS病员日记、医护宣传手册,适合不同类型手术患者的功能锻炼“ERAS操”等多项技术均开创了全国先河。期间,闵苏教授还受邀参与制定了《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等多部ERAS指南与共识,科室也主动利用学术交流、主题培训等在全国多地进行了技术推广和应用。如今ERAS的理念和技术已成为麻醉管理的日常模式,让无数患者受益。
新时代下麻醉医学科如何高质量发展?在魏珂教授看来,从最初“保命保安全”到如今围手术期“舒适安全”的新发展道路上,重医附一院麻醉人始终勇往直前!
(文/马甜)
责任编辑: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