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财经学院:打造“红岩思政”经典案例——馆校合作双向赋能 共建红色沉浸课堂

2024-08-30 16:30:31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编者按: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这座城市鲜明的红色标识。“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月17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旨在进一步展示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路径实践。

2
学校与重庆历史名人馆共同开展现场教学。

华龙网讯 重庆财经学院(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成立于200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将弘扬和传承红岩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融入重庆红色资源已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学校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校实际与重庆历史名人馆、巴南区博物馆、重庆建川博物馆等博物馆合作建立红色资源实践教学基地,探索馆校共建红色沉浸课堂。目前,馆校共建已成为学校推进“红岩思政”建设的主要抓手,馆校合作共建红色沉浸课堂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校和社会产生了一定反响。

1
学校与重庆历史名人馆共同开展馆校共建活动。

一、主要做法

(一)馆校共建,携手打造“四环”红色课堂

1. 课前环节:馆校共商,协商筹备授课内容。在授课主题上,结合博物馆馆藏红色资源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馆校双方共商拟定红色课堂授课主题,在此基础上共同策划授课方案。在授课内容上,馆校双方事先做好分工协作,相互交流所设计的授课内容,避免内容的无谓重复。在授课场景上,博物馆积极推出“行走的博物馆”,高校提供场地,馆校双方共同商定授课所需红色场景,切合授课主题和内容共同布置红色教学场景。

2.课中环节:馆校共上,联袂开展现场教学。馆校双方联袂向学生开展现场教学,馆校共上红色思政课。博物馆讲解员结合馆陈红色资源或红色史料展板向学生讲解红色革命故事,以情感教育方式讲述革命先辈的革命事迹及报国之情。学校思政课教师主要从系统性、学理性、史料性视角将红色展陈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交相辉映,深入讲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3.课末环节:馆校共情,引发学生内心体验。现场教学最后五分钟时,馆校双师共同引导学生沉浸体验红色场景,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感,将思政课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现实感悟。最后,思政课教师启迪学生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学习并传承红岩精神等革命精神,将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践行到学习、工作和服务社会中,矢志报国奋斗,进而实现思想升华,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4.课后环节:馆校共抓,巩固学生学习认知。通过馆校共同设计课后教学任务,由学生在参访报告、微视频、手抄报、海报中任选一种形式,完成作业;要求作业能表达出对革命先辈的怀念之情,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真切感受。通过作业巩固深化学生对红色课堂的认知,促使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4
学校学生参访渣滓洞。

(二)馆校共推,协同融入三个课堂

1. 馆校共同夯实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博物馆向学校提供数字化红色馆藏资源,学校将其融入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学校依据高校学生的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主题,将博物馆馆藏资源承载内容分别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把博物馆红色资源转化制作成为一幅幅生动照片,讲述照片所承载的红色革命故事;立足第一课堂教学,巧妙融入博物馆数字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以博物馆云展览作为网络教学平台,打造全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场景,拓展第一课堂学习空间。

2.馆校联合开展第二课堂校园活动。馆校双方共同编导、策划红色历史情景剧,演绎红色历史人物故事;红色历史情景剧由博物馆指导,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演员;教师引领学生将博物馆红色题材、红色场景融入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大学生微电影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剧、演讲、朗诵等形式,赋予博物馆馆藏红色资源新的活力。

3.馆校共同推进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馆校合作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将馆校共建融入思政实践课的实践项目之中;结合教学进度和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访与学校合作的博物馆并完成实践作业,写出对红岩精神的感悟;引导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社会调研,探寻红色资源发掘路径。参访学生把实践内容制作成社会实践报告、微视频等,作为思政课上鲜活的典型案例上台展示交流、研讨,分享社会实践心得。

5
学校与重庆历史名人馆共邀邹容曾孙邹小谷进校园宣讲。

(三)馆校联动,互访对方相向而行

1. 邀请博物馆进校园。学校定期邀请博物馆专家、讲解员等人员来校为学生现场讲解,讲述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结合“国际博物馆日”等重大日子,邀请博物馆流动巡展进入校园。流动巡展不仅带来了流动展板和可移动革命文物,还带来了革命先辈后裔等主讲人与师生面对面,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

2. 组织学生线上线下参访博物馆。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学校组织学生走出去,带领学生线下参观红色博物馆;不仅要到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还要通过研学开展项目式、探究式、体验式学习。对路途较远的红色博物馆,引导学生以网络方式参访其线上虚拟展馆,开展虚拟沉浸式、互动体验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出红色虚拟展馆的育人作用。

6
学校在红岩魂陈列馆现场教学网课被新华网采用。

二、工作成效

(一)馆校共建的社会影响力较强。学校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现场教学的网课视频被新华网课程思政栏目选用,截至目前,该课程累计学习人次已达20000余人次。学校推出的“红色金融”题材纪实短片《课的诞生》在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频道和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展播,馆校合作红色参访案例被编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辅导教材》;馆校共建活动被人民网、重庆日报、华龙网、党建网、巴南融媒体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7
以馆校共建为主要抓手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

(二)馆校共建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以馆校共建红色思政课为主要抓手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获批为2022年度重庆市本科一流课程,以馆校共建红色思政课为主要内容的《“三个课堂联动”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案例》荣获2022年度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馆校共建实操案例《用好三个课堂赋能红色参访》荣获2023年重庆市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二等奖,馆校现场教学微课《寻梦法兰西 报国赤子心》荣获重庆财经学院2023年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8
以馆校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育人案例荣获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

(三)馆校共建立德树人效果好。学生参访实践深受社会好评,班团建设成绩斐然;学生参访作品《从会“说话”的文物中感悟伟大革命精神》发表在重庆日报《思想周刊》理论视频理响青年第一百三十五期,作品颇受网民欢迎;学校学生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活力团支部”,学生党支部获评“全国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学校团委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

3
学校联合重庆历史名人馆共演历史情景剧《卢作孚》。

三、经验启示

(一)教学主体力推双师教学。改变仅由博物馆讲解员宣讲的单师现场教学模式;在讲解员宣讲红色故事后,由学校思政课教师结合展陈内容及思政课程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课堂采用双师教学模式,讲解员注重情感教育,思政课教师注重理论梳理、总结和升华。

(二)教学过程注重沉浸体验。通过展陈红色场景,双师以具象化、场景化等接地气的现场教学形式,将情景体验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有机运用观看、解说、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熏陶,畅谈内心感悟,传承红色基因。

(三)教学空间用好三个课堂。全方位开展馆校共建,馆校双方在夯实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融入第二课堂校园活动、拓展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馆校共建工作的专业化、常态化,共同打造一批馆校共建红色思政精品课程。

>>>点击查看:“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总专题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