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打造“红岩思政”经典案例——走近“有形”的革命建筑 悟读“无形”的红岩精神

2024-08-31 16:30:14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编者按: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这座城市鲜明的红色标识。“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月17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旨在进一步展示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路径实践。

图3:学校邀请红岩干部学院专家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
学校邀请红岩干部学院专家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

华龙网讯 红岩革命建筑是伟大红岩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是宝贵育人资源。1956年,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红岩村建校,以红岩革命纪念馆的标志性建筑——马歇尔大楼、宋子文公馆为主要办学场所,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曾经来到红岩村视察并对学校的办学精神给与肯定。红岩基因深嵌学校历史,红岩思政深入学校文化,红岩精神深融学校发展。这些红岩革命旧址的建筑、红色校史建筑不仅有风格多元、屹立古今的“有形”建筑风貌,更承载着穿越时空、荡气回肠的“无形”精神力量。

图1:师生同看沉浸式红岩剧目《黎明之前》
师生同看沉浸式红岩剧目《黎明之前》。

一、主要做法

(一)打造“有形”的一体化红色革命旧址教学场景,创新红岩大思政课。一是做好红岩大思政统筹规划。学校用好用活红色校史,打造“三融入四转化”红岩大思政课品牌,将“红色校史、中国建造、专业特色”转化为“大思政课”育人资源,转化为校本红色课程体系,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机融入到思政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网络空间,构建递进式、一体化育人体系,以学校红色历史筑牢师生理想信念。二是打造红岩大思政育人场景。学校投入600余万元建设1500平方米的“建筑思政馆”,以标志性革命建筑为线索,打造校史馆、“建筑思政馆”育人平台,建成红色革命旧址一体化“有形”建筑场景。以“红岩精神·红色校史”为主线建设“校园文化建筑小品长廊、实训文化公园”大思政课行走场所,打造“两馆一廊一公园”的场馆群,校史馆弘扬红岩精神、建筑思政馆彰显建筑文化特色、廉洁文化长廊浸润人心,实训公园涵养职业技能。三是做精红岩大思政品牌活动。学校将红岩精神作为办学治校的精神底色,精心打造“黄桷树下话征程”文化品牌、“清源·建筑”大讲堂研学品牌、“建功新时代我是建设者”实践品牌,广泛开展文化活动,红岩故事展演、演讲比赛……形成学校“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团市委优秀团学工作品牌,形成大中小一体化建筑思政品牌活动。

图5:学校领导赴红岩历史文化中心调研
学校领导赴红岩历史文化中心调研。

(二)“课、演、研、创”立体化讲好红岩精神力量,活化红岩思政路径。一是打造特色红岩大思政课,讲好红岩故事。深化思政课改革,紧扣时代问题、结合学科逻辑、围绕日常生活,讲好红岩建筑、红色校史建筑的道理学理哲理,推进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建筑+思政育人”教学改革创新。推进红岩思政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校内50余个专业、900余门课程同频共振,校外与联盟小学、合作中学红岩思政教育教学同音共律。二是打造红岩艺术作品矩阵,传承红岩精神。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打造富有学校辨识度的“红岩思政”艺术作品。学校多次开展红岩村老校友座谈会,持续拍摄“红岩校史”文艺作品,将“红岩文化创作”“红岩小故事进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政课实践第一课。学校口述红色校史成为入学教育、班团主题活动重要内容;《走进建筑学党史》原创微课广为传播;《红色建筑里的时代答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视频资源获得教育部领航计划二等奖;《永不凋谢的巾帼玫瑰》张露萍烈士原创红色故事获全国职院院校红色故事大赛二等奖;学生在重庆市职业院校学生党史故事主题演讲比赛获一等奖。三是推进红岩大思政研究,阐释红岩精神。推动红岩大思政研究阐释,推动红岩思政进实践活动,用红色校史精神和文化增加专业课程感染力,增强学生政治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和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使命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先后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立项国家级、市级等教科研课题21项,获得2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比赛奖项。四是推动“红岩”主题文创实践,转化红岩精神。以红色校史为主线整合社会实践大课堂合力。与红岩历史文化中心共建“红岩文化推广基地”,“红岩文创+”有机融入校域学生创新创业和校园生活。“行走红岩大思政”上到工程项目、城市乡村,融合专业课实践,在红色校史中感悟行业史、专业史。近年来,学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组建三下乡团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名匠古建”“风驰电测”“智隧慧眼”“制砼道合”等,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得5项金牌。

图6:我校学生何梦杰获重庆市职业院校学生党史故事主题演讲一等奖
学校学生何梦杰获重庆市职业院校学生党史故事主题演讲一等奖。

(三)汇聚红岩育人力量,打造“校内外、行业里、大中小”的大师资团队。一是汇聚“本校+红岩革命纪念馆+行业专家、劳模+中小学教师”的大师资教学团队。依托建筑思政馆、“清源·建筑”大讲堂,讲好经典建筑、典型工程背后感人的红色英烈故事,红色校史故事,培育不同学段学生的爱国情、报国行的精神追求。二是发挥“思政主讲+专业科普”多师协同的授课方式。在红色大思政课的授课中,创新多师协同方式,既讲述建筑本身“有形”相关专业知识,又嵌入“无形”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浩然正气、斗争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三是探索校域特色的“大中小一体化”实践。建筑思政馆常态化开展“走进红色建筑学党史悟初心”“走近建筑学党史、看发展”、“学建筑、讲建筑、绘建筑、看建筑——红色建筑里的党史”系列活动,为大中小学教师推进“小学生职业启蒙、中学生职业理解、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了实践平台。

图7:学校党委书记吴国雄教授在全国会议交流发言
学校党委书记吴国雄在全国会议就“中国建造”思政选修课作交流发言。

二、工作成效

(一)赋能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弘扬红岩精神与学生成长成才同频共振,赋能学生成长发展。近年来,学生国家级、市级技能大赛获奖130余项。学生专升本录取率连续多年超过70%,毕业生在大中型企业就业占比超 25%,在500强企业就业占比超10%,获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学校组织开展红岩村老校友回访母校活动。

(二)促进科教融合创新发展。校风教风学风持续优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更加坚定。学校建成省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立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项,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试点X证书14个,学生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38项。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领航计划项目、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教学均有国家级奖项突破。

学校组织开展祭扫红岩烈士墓活动。

(三)发挥育人模式示范效应。红色校史文化深入人心,育人模式示范效应比较好。《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建筑》《重庆日报》和上游新闻、华龙网等主流媒体公开报道学校红色校史育人、“建筑+思政”育人等特色做法。学校先后在四川、江苏、山东、甘肃等地分享建设经验,学校党委书记吴国雄教授、校长郑周练教授多次在国家级平台交流分享经验,10多所学校到校调研交流,红岩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示范效应良好。

学校思政课教师参与磨子土家族乡中心小学“最美建设者”故事宣讲

三、经验启示

(一)传承红色基因与提升专业能力有机耦合。从革命建筑的“有形”与“无形”读懂红岩精神场馆教学,有机耦合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德技并修”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学校师生赓续红色基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增强,争先创优、甘于奉献蔚然成风,获评3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红岩先锋·四强支部”,与弘扬红岩精神、红色校史主题相关的奖项20余项。建筑思政馆获评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图4:学校召开红岩村校友座谈会
学校召开红岩村校友座谈会。

(二)落实红色教育融入学生自身发展规划。从革命建筑的“有形”与“无形”悟读红岩精神场馆教学,解决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与自身发展规划之间脱节问题,克服了教育泛化、空洞、流于形式问题。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体悟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进而主动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业的历史担当。学校新增2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3人荣获市级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名学生被评为“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2名学生被评为重庆市“大学生自强之星”。

图2:学校开展“黄桷树下话征程”系列文化活动
学校开展“黄桷树下话征程”系列文化活动。

(三)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域实践。聚焦革命建筑的“有形”与“无形”,学校师生、南岸区多所小学、学校留学生常态化参与建筑思政馆学习观摩、主题研讨、艺术展演,从革命建筑这一经典载体感悟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新时代超级工程感悟伟大成就,铸牢了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学校学生连续2年获得重庆市大学生“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点亮童心 筑梦未来”活动品牌获得央视推广,“中文+建造”书写了留学重庆的建工经验。

>>>点击查看:“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总专题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