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科普丨从熬夜到失眠 年轻人为啥越来越睡不着了?
2024-09-03 06:15:46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时代,熬夜似乎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生活的常态。然而,在这看似平常的习惯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本期,我们邀请到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主任高东教授和大家一起聊聊熬夜的危害、失眠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改善失眠,希望为更多失眠患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专家简介

高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市五院睡眠心理科主任。
作为国内知名的睡眠医学专家,长期致力于睡眠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开创了失眠症全病程管理理念和操作流程。
任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睡眠医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睡眠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心身与行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临床研究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熬夜:透支健康的无形之手

熬夜,看似是牺牲夜晚的时间来换取更多白天的清醒,实则是在默默透支我们的健康。长期熬夜,不仅剥夺了我们宝贵的睡眠时间,更对我们的身体、心理及认知功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害。
长期熬夜会导致头昏脑胀、心慌胸闷、疲乏无力,这些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告信号。更为严重的是,熬夜还会损害我们的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此外,长期熬夜还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发火、烦躁或情绪低落,甚至引发早衰等问题。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许多因长期熬夜而陷入健康困境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大多数起初并未意识到熬夜的危害,直到身体出现严重不适才后悔莫及。因此,强烈建议每位年轻人都要重视自己的睡眠,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健康成年人应至少保证7~8小时的睡眠。
失眠:想睡却睡不着的痛

与主动熬夜不同,失眠才是让人备受煎熬。然而,失眠并非简单的睡不着,它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等多种症状。
根据临床经验,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作息不规律、遗传因素、性格特征、身体疾病以及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失眠的“元凶”。特别是情绪问题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临床中最为常见,也是导致慢性失眠的重要原因。
许多失眠患者因为对睡眠的过度担心或焦虑而陷入恶性循环,越是想睡越睡不着。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晚上躺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早晨醒了赖床不起等,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改善失眠:科学应对,重拾好眠
1.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整我们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要尽量保持。如果偶尔熬夜或失眠,尽量不要打乱原有的作息规律。可以适度补觉,但避免过长时间的补眠,以免影响第二天的状态。
2.增加日间活动,避免睡前刺激
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加睡眠的驱动力,但需注意避免睡前剧烈运动。此外,睡前两三个小时应避免看刺激性强的电影、书籍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兴奋神经影响睡眠。
3.调节心态,避免过度担忧
我们要从行为上引起重视,但心理上避免过度关注睡眠问题,以免引发焦虑和恐慌。可以通过泡脚、喝温热牛奶、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进入平静的睡眠状态。
4.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确保卧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减少光线和噪音的干扰。舒适的寝具和适宜的室温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5.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熬夜或失眠问题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我们恢复健康的睡眠状态。
睡眠心理科有话说
睡眠是生命之源,良好的睡眠质量是我们保持健康、精力充沛的基石。熬夜和失眠是现代人面临的普遍问题,但它们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难题。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睡眠健康,重拾健康与活力,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责任编辑: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