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七十五载:青春与青春相逢 红岩与时代同行

2024-09-06 06:30:00 来源: 华龙网

汽车声、枪声、报童叫卖声……无数个声音裹挟着不安的气息。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人们逃散在重庆磁器口码头,年轻人在为解放重庆作艰苦的斗争。

舞台上,演绎的是1949年的重庆。舞台下,坐满了正值青春的面孔。红色文旅大戏《重庆·1949》,就像交换空间,带领青年“穿越”回解放前的重庆。360度沉浸式表演舞台,掀起观众情感让其跟随情节旋转,甚至不自觉地想要触摸演员的手。

跨越七十五载,这是青春与青春相逢。

9月5日,“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重庆1949大剧院举行,一堂沉浸式红岩大思政课涤荡人心。如何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来自新时代的青年,用铮铮誓言,作出掷地有声的回答。

历史烽烟散去,在重庆这座英雄城市,始终流动着滚烫的青春。

“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若问青春何以相逢,那是代代相传的生命力。

从警21年的“暖警”杨雪峰,在执行春运交通安保任务中突遭暴力袭击,与犯罪嫌疑人英勇搏斗,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爱生如子的王红旭,在重庆大渡口长江边勇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献出了年仅35岁的宝贵生命。

人们难忘,在黎明前夜倒下的英雄;人们也难忘,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样子。

哪怕是陌生人,也有识得彼此的暗号。红岩,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精神地标。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感受红岩精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穿越时空与青年并肩而行。

如果青春有模样

那是凝结的思念 是无照的白花

75年前,他们也是青春的模样。

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的烈士墙上,一张张青春的脸,饱含热望,神采斐然,就是这一个个年轻的人儿,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溃败前夕,对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实施集体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惨案。据统计,前后共有300多名革命者惨遭杀害……

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江姐”——江竹筠,牺牲时年仅29岁。

在渣滓洞一间展室,有一张温馨的照片,一对年轻夫妇和一名幼童,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江竹筠唯一的全家福。拍完这张照片,江竹筠将她和丈夫唯一的孩子彭云托付给亲戚抚养。

和江姐一同囚禁在渣滓洞女牢中的杨汉秀,没有机会拍下这样一张全家福。

如今,杨汉秀的女儿李继业,76岁了。她视若珍宝的一张照片,是28岁时辗转各地找妈妈,母亲的旧友送给她的。1948年,杨汉秀将不到两个月大的孩子托付给邻居,此后母女未再相见。

女儿思念妈妈时,就抚摸照片。拍一张全家福,竟成了一种奢望。

“我真的很羡慕哥哥。母亲在狱中,他曾去探望过。”李继业告诉华龙网记者,人生最遗憾的是,没有和妈妈相处的记忆,“哪怕是打我一顿,也好啊!”

李继业思念母亲杨汉秀烈士。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李继业思念母亲杨汉秀烈士。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如果你仔细看看烈士墙,就会发现不少烈士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张鹏程、胡小威、王席珍、谯平安……这些烈士的模样,是一朵无照白花。

多少个无名的青春,没有留下照片,甚至连名字也没留下。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两千万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一百九十六万名。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300多位红岩英烈牺牲时,平均年龄大概在30岁左右,年龄最小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只有9岁。

流血不流泪,折骨不低头。在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这些青年人以血肉之躯抵御敌人的酷刑、刺刀和枪口。

人们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那只不过是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情感。

如果青春有模样,那是母亲留给儿子的念想,那是女儿思念母亲的凭证,也是一朵无照的白花。

如果青春能相逢

那是穿越时空的接力 是对誓言的守护

先烈的生命停留在了青春年华,却用另外一种形式和新时代的青年相逢。

重庆,山为骨架水为魂,巍巍红岩见精神。无数个嘹亮的声音仿佛还在天空回响。

“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用竹签子做笔,在遗书中写下的一句话。

“永远跟党走。”这是王朴在1948年4月被捕后,在狱中给母亲和妻子的口信。原本出生于万贯家庭的他,动员母亲变卖田产、家产支持革命。

更让人动容的是,当年,关押在歌乐山脚下的红岩英烈们,知道自己活着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们没有悲伤,在生命最后时刻总结失败教训,给党组织留下了《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在这份长达3万余字的珍贵报告中,最为核心的是第七部分狱中意见,后来被党史专家们提炼总结成“狱中八条”。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供图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供图

用鲜血换来的除了“狱中八条”,还有广为传播的红岩精神——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如今,红岩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红岩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勉励广大党员干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青年们正用宽厚的肩膀扛起责任担当,以不惧牺牲、不辞万难的姿态,接力革命先烈的未完之志。

三年前的六一儿童节,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35岁的体育教师王红旭百米冲刺,跃入江中,将两名落水儿童先后托举出水面。最终,孩子获救了,王红旭却被卷入湍急江水。

亲友痛彻心扉,但他们也知道,如果再来一次,王红旭还是会下江救娃。

2019年10月25日,王红旭曾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愿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他用行动践行了誓言。

王红旭永远地离开了,生命化作一道光芒。如果历史的天空中有群星,王红旭也是其中闪耀的一颗。

当华龙网记者走进重庆一中的烈士纪念园,那里赫然标注着杨雪峰烈士的信息。75年前,重庆一中7位优秀师生牺牲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用生命铸红岩魂。2018年,毕业于这所学校的杨雪峰,用生命传承了红岩精神。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青年接力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2年夏,重庆多处山火肆虐,逆行灭火的队伍中,涌现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90后”“00后”。其中戴着蝴蝶结的女孩吴朴慧,每趟背四五十斤物资,一天运几十趟,刚学会骑摩托车的男友,也跟她一路上山参与救援。2023年情人节,两人结婚了,收到全网祝福。

飞扬的青春,那是红岩精神在闪光。

渣滓洞。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供图
渣滓洞。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供图

如果青春有力量

那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今年,充满烟火气的重庆被热捧。不少网友惊奇,防空洞居然能变菜市场。

83年前的6月5日,24架日机分3批夜袭重庆市区,爆炸声不绝于耳。重庆人用防空洞硬扛猛烈轰炸,废墟上“愈炸愈强”的标语,见证重庆人的刚毅。如今的防空洞,变身背篓菜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新中国成立75年了,红岩精神历久弥新,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

在重庆,有一个个品牌,有一支支队伍,他们的名字里都有“红岩”二字。

全国道德模范何巧是红岩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她工作的地方就在沙坪坝的歌乐山下,这里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

七年来,她坚持学习手语,只为给社区160名聋哑人做好警务服务工作。

“那段日子,我中了魔一般地学习手语。做饭的时候一只手拿锅铲,另一只手就比划练习;下社区的路上两只手也在不停地乱舞。”

现在,不少聋人也加入了何巧的“红岩无声警务宣讲团”,一起向更多的聋人开展普法宣传。

在陆军第九五八医院,还成立了国内第一支以“红岩”命名的医疗队。它的创建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的家人崔建新。“我的父母都是老战士,军人血脉一直在我身体里流淌。”

黄丹是这所医院的年轻护士,第一个递交申请书加入红岩医疗队。那是发自心底的跟随。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四川省什邡市洛水中学,黄丹和四名同学一起被困在教学楼废墟下。

回忆起生死时刻,她说:“绝望之时,废墟上空飘扬着医疗队的队旗,一束光照了下来。”这一束光成了黄丹此后人生的信仰。

重庆二十九中红岩英烈班自1984年创建,至今已坚持传承40年。成立之时,学校聘请“11·27”脱险志士郭德贤、刘德彬、孙重、杜文博担任校外辅导员,积极组织班上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投身志愿服务。就像一场接力赛,重庆各高校正持续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

如果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那么传承红岩精神,更像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红岩革命纪念馆。主办方供图
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
供图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 “红岩”之所以能够成为革命文化传播的现象级案例,英雄形象的典型性、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历史与艺术的互文性、宣传教育的持续性等都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密码所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仍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现如今,数字化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方式,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轻触“红岩文物多维信息展示平台”屏幕,一件件文物跃然眼前,科技成为红岩精神传承的可靠帮手。

走入展厅,无数参观者将看见四个大字——“千秋红岩”。

那是人们期望的,红岩精神将成为一代代青年,不竭的精神源泉。

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凤兰 记者 刘雪琴 舒婷 实习生 孙亿楠

责任编辑: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