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光引路人】教师系列报道②田静:十年如一日耕耘,做好教育田野的守望者
2024-09-09 20:27:58 来源: 华龙网
编者按:
师者,以德而耕,拾获山河;以爱育人,润物无声。
在大渡口区钰鑫小学,有这样一群“鑫”光引路人,他们潜心探索,悉心授业,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她们胸怀星辰,燃灯引路,用温暖的关怀呵护每一颗求知的心。
第40个教师节,让我们步入教坛最前线,聆听那些关于奉献、关于梦想、关于爱的动人“诗篇”。
华龙网讯(黄琴 实习生 陈新月)“热爱,投入,尽心”,虽说进入教师行业只有十年,但谈到心目中的教育家精神,田静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答案。
初入钰鑫小学,她还是青涩的实习生,而今已经是她扎根钰小的第十年,她说:“我就像钰小这片田野上的守望者,尽情播种,精心耕耘,用心用情地守好自己手中的那一亩三分‘田’。”

播种,用热爱浇灌
提起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初衷,田静的记忆回溯到了儿时的游戏。孩童时期与玩伴们扮演老师时的欢心期待成为如今课堂上悉心耕耘的源泉动力。“从小就热爱讲台如今一站就是十年,成为一名教师对我来说就像圆梦一样。”说到这里,田静语调高昂,透过她明亮的眼神似乎能看到儿时的梦想萌芽,被热爱浇灌绽放成花。
2014年,田静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和对教育事业的憧憬来到了钰鑫小学,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却不期而至。“真正站上讲台,面对台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才发现紧张是抑制不住的。”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首次试讲却并没达到田静预期的效果。“我心里也打过退堂鼓,但带我的师父一直鼓励我,帮我分析原因,再看看台下那些求知若渴的脸庞,我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

于是,田静开始日复一日地练习,主动向老教师请教经验,汲取每次试讲的教训。一有时间,她就会带上笔记本出现在前辈教师的课堂后面,学习他们的教学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教案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托举着田静一次次跌倒又爬起,失败又重拾信心,那段时间她总是办公室里第一个开灯工作,最后一个熄灯离开。

如果说热爱是田静坚持教育的定心丸,那么学生们的热情回应就是田静不负热爱的催化剂。“对我来说,最开心的不是工作中获得的嘉奖和荣誉,而是来自学生们稚嫩却又暖心的关切。”田静回忆到,低年级的学生总是精力充沛,很难管教,那时她经常讲课讲到声音沙哑,甚至说不出话。“一次下课后,班上的孩子们突然到我身边团团抱住我,对我说老师不要生气,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胸前小小的拥抱,耳旁稚嫩的话语,力度虽轻但却直击人心,不断催化着田静的热爱。
栽培,用责任守护
“小时候玩游戏我总是争着扮演手持课本讲题的角色,那时候觉得自己就是老师了,但长大后发现,真正的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书。”在田静看来,教育的重点最终要落脚到“育人”,教育是一个陪伴的过程,小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言传身教,为他们书写好这张白纸上的“第一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里来往三届学生在田静手下毕业,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精心呵护的“树苗”。她记得其中一位学生,在校时学习成绩并不那么好,还调皮捣蛋,上课走神。“小孩子的自律性弱,这个时候我就要当好‘扶树人’。”秉承这一想法,田静开始重点监督这位学生听课,敦促他写作业,从心态到技巧一步步指正,让他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毕业后偶然的机会,田静遇到这位学生,“他一见到我就激动地拉住了我,说感谢我当时没有放弃他,小学养成的良好习惯让他以后的学习生活都受益很多。”田静模仿着学生的语气,湿润的眼眶仿佛透过时光,看到了她曾播撒下的种子萌发出新芽,在向阳的地方茁壮成长。
从教十年来,田静始终认为每个孩子都成长在自己的节奏里,要允许孩子慢慢走,从每一件小事里去获得成长。在钰小一间办公室里,几位小朋友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悄悄放下几个小玩意儿后飞速离去。于是靠窗的那张桌上便出现了几张五颜六色的贺卡,两颗润喉糖,那是田静的办公桌。“每当收到学生们的问候时,工作上所有的疲惫都会消失,让我高兴的不是付出获得了回报,而是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感恩。”
因为热爱,她踏入了教育的热土;因为责任,她深耕于钰鑫小学坚守一方“田地”。从播种到栽培,田静始终坚守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里,十年如一日地浇灌每一位孩子,并期待每一朵花开。如她所言:播种的过程是无声的,但绽放的瞬间是响亮的!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