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红岩丨清华高材生 携潼南村民种了万亩花椒

2024-09-10 08:44:53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讯(记者 羊华 李燊 刘雪琴 舒婷)清华大学毕业,却甘愿到农村种花椒,这就是重庆潼南区双江镇致富带头人张升平的“无悔青春”。9月9日上午,张升平穿着白衬衣黑裤子,很干练地出现在“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记者面前,同伴却“爆料”说,一个多小时前,他们还汗流浃背地在花椒地里浇水。

张升平告诉华龙网记者,前年干旱,花椒产量比平时低了四成,今年连晴高温因为管护及时,花椒枯死率应该在百分之十左右,这些天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就去花椒地浇水,上万亩的花椒,要忙活几个小时。

张升平介绍花椒种植情况。 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张升平介绍花椒种植情况。 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清华大学、种花椒、张技术,这三个标签让张升平成分为远近闻名的花椒专家。张升平是被镇上的另一个清华大学校友——张昭源“挖”过来的,后者到任初期,发现该镇21个村(社区)各搞各的,村集体经济走的是传统单村发展的路子,难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经过调研和思考,张昭源决定集中力量干大事,将全镇村社区组织起来,共同出资成立新的集体经济企业——重庆联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耕公司”),动员7700余户群众用1万余亩地折价入股集体经济,各村成为联耕公司股东,发展了1万余亩“九月青”花椒,以及南瓜、南高梅等特色产业。

在张昭源的力荐下,张升平来到了双江镇,很快成为了群众口中的“张技术”。

张升平是山东人,今年39岁,大学专业是工商管理,此前曾通过定制农业,引导长寿农民发展农村电商,把当地的柚子、血橙论斤卖改成论株卖,仅此一项便带动农户增收20%以上。

毕竟是清华毕业,张升平深入研究花椒从种植、加工到市场的全链路,牵头建立了花椒产业标准化考核体系,从保叶、病虫害防治、建产业便道、成本核算等所有环节,均由专家打分量化,每个月通报各村社区得分、排名,倒逼村干部们主动关心产业。

潼南双江镇金龙社区研学基地。 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潼南双江镇金龙社区研学基地。 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张升平的“示范效应”,吸引不少年轻人返乡干事创业。目前双江镇“80后”“90后”村干部已达四成左右。

“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是杨闇公的人生信条,如今,在他的家乡,“马掌铁”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传承。

双江镇金龙社区成立了“马掌铁”志愿服务队,同样是清华大学毕业的肖琪,就是其中的一员,她的另一个身份是金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助理。

潼南双江古镇。 华龙网记者 羊华 摄
潼南双江古镇。 华龙网记者 羊华 摄

肖琪告诉记者,她一有空就喜欢骑着电动车走访村民,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还和队友们一起,对村民入股土地进行整治,把撂荒地改造成共享菜园;争取“美丽庭院”项目,改造了村民的房屋;配套建设入户道路、生态停车场等,激活了村民房前屋后的微菜园,就连堆放垃圾的渣场,也被巧妙改建成了滑草场。

环境亮了,乡村美了,加上双江古镇和名人故里的号召力,近水楼台的金龙社区,还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来追梦,在这里搞起了野炊火锅、半山书屋、归心柴窑、山水田舍等农旅融合业态,集农耕体验、采摘垂钓、休闲住宿于一体,形成食住行游购娱消费闭环,成为红色、人文景区新的流量担当。

三个清华大学生接续使力,将青春年华留在潼南乡村,带着村民发展万亩花椒产业,还不断引入新业态,吸引乡村游新流量,为致富带来新增量。

责任编辑: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