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债|新增专项债接近发完 下半年增量财政工具有哪些想象
随着新增专项债发行接近尾声,对于下半年增量财政政策可以有哪些期待?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7月13日介绍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时表示,根据国常会部署,上个月,人民银行已经调增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加大对长期有用、短期可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但目前来看,项目资本金到位困难成为制约项目建设和贷款投放的重要因素之一。
6月,国常会曾提出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落实好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设立3000亿元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
海通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近期发布的研报指出,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的讲话显示“基建投资项目资金到位仍需政策支持,而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在上半年已经基本发行完毕,为了更好的发挥基建托底经济的效果,后续或有增量财政工具推出”。
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已接近尾声
财政部7月26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4021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6148亿元、专项债券34062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1229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169亿元、专项债券5123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250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317亿元、专项债券39185亿元。
今年3月,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草案显示,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要求,2022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与上年持平。这意味着,今年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已接近发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等认为,从供需角度看,上半年债市供给虽多,但因流动性宽松且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弱,资金淤积在金融市场,机构普遍面临欠配压力,债市需求力量也很强,供求关系对利率走势相对有利。
王青等表示,在既定条件下,随新增专项债发行接近尾声,下半年利率债供给将缩量。但王青等表示,这一判断面临两个不确定性因素:一是上调财政赤字率或发行特别国债的可能性下降但仍无法排除,如相关举措落地,会增加国债和/或地方债供给;二是准财政发力将增加政金债供给。
下半年增量财政工具的想象空间有哪些?
从稳经济的政策层面来看,6月份的国常会进行了积极部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
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6月29日的国常会再次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具体来看,央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该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有利于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尽快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实物工作量。
对于下半年增量财政政策的想象空间,兴业研究宏观团队鲁政委、郭于玮、胡晓莉撰文《地方债提前发行之可能性猜想》,探究明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是否会在今年剩下时间提前发行。
鲁政委等表示,假设提前下达并发行2023年专项债,则有两种情况:一是仅发行不在年内使用;二是提前发行并在年内使用。在年内提前使用2023年专项债有助于稳增长,但准财政工具可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的举措,降低了年内使用2023年专项债的必要性。
结合现有增量工具,鲁政委等推测,政策上或有几种可行的方式:一是用3000亿元准财政工具搭桥;二是动用1.56万亿历史剩余额度中的一部分;三是提前下达并发行2023年专项债。
王青和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认为,考虑到作为地方财政基建投资主要资金来源的新增专项债在上半年已基本发完,为给积极财政政策补充弹药,下半年,“准财政”(政策性金融)加力、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发行特别国债等增量财政政策工具仍可期待。